中国无人驾驶世界第一!韩媒:中国 AI 出租车已经学会"加塞"了:自动驾驶最前沿 – 中国武汉 上月 23 日,记者乘坐百度第六代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RT6"行驶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长江大桥上。透过空无一人的驾驶座前挡风玻璃远望,在大桥尽头,车流分成两个方向:一是直行进入市中心的车辆,一是靠右侧车道驶离大桥的车辆。尽管直行车道很空,但右侧出口车道前 200 米开始已经排起了长龙。根据导航路线,RT6 必须驶出大桥,但它并未减速,而是一路开到出口附近。 到了距离出口约 20 米的位置,右侧两辆车之间出现空隙,RT6 立即打方向盘插了进去。就像赶时间的驾驶员一般一路掠过等待车辆并灵敏地加塞。坐在后座的百度相关人员和记者都惊讶地相互望着彼此。虽然这并不违法,但也算得上是"耍滑头"。百度相关人士表示,"我也是第一次见它这样开。可能是因为这条路跑得多,系统根据情况自行判断做出的决定"。 "笨笨车"进化三年学会了"加塞"操作 2022 年首次亮相武汉时因行驶太过保守迟钝而被称为"笨笨车"的无人出租车,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显著变化,上面的这一幕便是最好的佐证。根据百度方面的分析,RT6 的事故规避能力和安全性比人类高出 14 倍。而且如今它为了更快地行驶,甚至会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加塞”,其效率已发展到与人类相当的程度。在武汉遇到的出租车司机们纷纷表示"现在早就不是'笨笨车'了。不看驾驶座,很多人甚至认不出是无人车"。武汉人口 1,300 万,城市内有多个隧道和高架桥,自行车、摩托车和行人往往不遵守交通信号,正是通过在这样的环境中积累多年驾驶数据,才得以结出今天的成果。 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速度正以如此惊人的态势推进。业内甚至有人评价,百度可能已超越全球自动驾驶第一梯队、谷歌旗下的 Waymo。尤其是武汉,已发展为无人出租车最为普及的自动驾驶核心城市,仅百度一家就运营着约 400 辆无人出租车。 "天生为无人车"而设计的百度,已在韩国获得大量专利 同一天,记者参观了百度在武汉的研发基地"Apollo Park"和无人电池更换站。这是百度首次允许外媒实际体验 RT6,并对外公开武汉 Apollo Park 内部。Apollo Park 于 2023 年 10 月建成,总面积达 5,000㎡,设有管制中心、测试跑道和办公区,一楼展示区摆放着从第一代到第六代(RT6)无人出租车和概念车。百度自 2013 年涉足自动驾驶领域,与德国宝马联合生产第一代无人出租车,经过多次改进后,终于在 2022 年 5 月将出租车投入武汉普通道路。第五代以前是在量产车型上加装自动驾驶模块,车顶如"犄角"般突出的样式。但最新的第六代车型则整体线条流畅,因其从设计阶段起就由百度主导打造,是一辆"天生的无人车"。其生产成本也比上一代下降了 50% 以上,为商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Apollo Park 内部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地展示着百度所获得的部分自动驾驶技术专利。百度相关人士介绍,"我们获得了约 5,600 项相关专利,这为我们在自动驾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在这面"专利墙"上,也能看到不少韩文。那是百度在韩国注册的专利。据共同民主党议员金元二办公室从韩国专利厅获取的资料显示,百度在过去 6 年间已在韩国登记了 114 项自动驾驶相关专利,比现代汽车集团旗下自动驾驶公司 42dot(85 项)还多。 在随后访问的无人电池更换站,约有 10 辆 RT6 在排队。虽然现场有工作人员,但并不需要人工操作。车辆自动排队,轮到后驶入站内,停稳后地下的机械臂自动完成电池更换。排队速度非常快,从装上满电电池(一次可行驶约 460 公里)到重新出发,仅用时 4 分钟。 累计行驶 1.7 亿公里,百度瞄准海外市场 在武汉,百度已成功构建起涵盖无人充电、无人出租车服务的完整自动驾驶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在中国、香港等全球 15 座城市累计收集了超过 1.7 亿公里的自动驾驶数据,提供了超过 1,100 万次的无人出租车服务。今年第一季度的运营次数同比增长了 75%,达到 140 万次。未来这一数据积累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此外,百度也在积极关注海外市场。3 月时,百度宣布计划将服务拓展至中东的迪拜和阿布扎比。在韩国方面,百度也正在与 Kakao Mobility 等企业探讨合作事宜。 来源:中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