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被耍了?投百亿开发稀土,7月22日,中国突然放水,对美出口激增660% 美国本身是有稀土矿山的,加州著名的矿山在世界上都算得上大型资源,但美国一直以来存在着一大难题,自己开采容易,后端的分离、提纯、磁材加工这些高附加值环节落后不少。 由于高昂的环保和人工成本,美国很多企业觉得成本合不来,相关技术慢慢也没落下来,表面上说要自给自足,实际上连主要矿石都要送到中国加工才能回头用上,2023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稀土原矿就占到自己总量九成以上。 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为了解决“卡脖子”难题,搞了很多政策,各地批项目、拨资金,不少矿区又开工了,各种风投、科技公司甚至军工企业也被要求参与,下游厂家考虑采购国产稀土或自建产线,但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 大多数美国稀土新项目还在工厂建设、技术攻关阶段,像最大的矿山开采出来的原料还是需要外包加工,否则根本达不到市场需求。 原以为贸易摩擦期间,中国出口会挺紧,去年底到今年初,中国针对部分氧化物和高端磁体推出了新一轮管控,美国感到紧张,不少企业抢先“囤货”,上半年中国出口量反而很低。 可到了6月中美之间阶段性缓和,中国再次批出一批稀土出口许可证,大量美企趁窗口期下单,一举推高了当月对美出口——同比上涨了660%,这种剧烈变化,并不是中国突然大规模“放水”,而是政策窗口期、企业补库存等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 其实这也反映一个现实,中国掌控着全球超过七成的稀土资源,更牢牢抓住稀土磁材的提纯与后端制造,全球高纯度稀土和磁体的出口,大约九成都来自中国。 很多国家矿山虽然有货,最后还是要送过来加工,尤其是在高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中国的产业链完整、规模大、效率高,美国想要完全独立,不仅是钱的问题,更要技术突破、市场消化和工艺提升,简单说,稀土这事短期靠砸钱很难见效。 美国巨资投入有什么成果?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启动了本土探矿和部分初级分离,部分项目实现了从零到一,但由于高端环节依然卡脖子,加上资本回报周期长,本土产能一时半会还很难形成规模。 一些美国企业在政策不明朗时反而买了更多中国稀土磁体,给自己做储备,这次出口激增,本质上就是积压订单、抢货需求一齐释放。 这种出口暴涨更多是短期现象,也有人解读为中国把握主动的象征,特朗普的政策刺激了美企自强意识,但产业链没法完全剥离,战略依赖暂时还无法改变。 中国根据贸易形势灵活调节出口额度,既稳住了市场供应,也显示管理国际稀土链的能力。 中国的规模和技术积淀让全球很难短时间内找到替代者,即使美国不断加码投入,稀土下游的精细分离和磁材制造也非一朝一夕能赶上,中国可以通过调节配额与审批节奏,从容应对国际环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信息:界面新闻(已达成和解?中方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中国摆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