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商务部点赞文二菜市丨农贸市场如何既满足市民对烟火气的眷恋,又承载年轻人对品质生活的向往?

7月19日上午,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一行赴西湖区文二菜市,进行商贸流通体系文二菜市试点调研。

李佳路对文二菜市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表示高度赞同。

在电商冲击与消费升级双重压力下,传统农贸市场如何突破“脏乱差”的刻板印象,蜕变为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社区生活中心?文二菜市给出了精彩的答案。

传统农贸市场改造的核心在于打破空间功能边界,实现从单一食材采购场所向复合型社区生活中心的转变。

文二菜市是怎么做的?

将两栋建筑整合为一个整体,在保留生鲜零售核心功能的基础上,植入了共享厨房、特色餐饮、文创书店、咖啡茶饮等多元业态。沿街上,就嵌入了本地小吃、品牌餐饮、咖啡馆、小酒馆、炒货店、修理铺等小店。

有着20多年的历史的文二菜市,已经和附近的居民形成了一条感情纽带。改造后的文二菜市在丰富业态的同时,保留了原来配钥匙、缝衣服、修鞋子等摊位,相当于就是留住了老客户的基本盘。

在区域上,文二菜市也做了细致的划分:A馆主营蔬菜、水果、熟食和副食,B馆主营肉类、水产、生鲜,档口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区域,每一块区域都有自己的主题色,配合灰色的花岗岩台子和原木色的外围。

在这里,顾客不仅能买到新鲜的食材,还能享受“代炒服务”——在菜市买好鲜肉和蔬菜后,支付每道菜10-18元的加工费,就可以现场烹饪。

文二菜市负责人徐峥晖介绍:安全是菜市场经营的底线,文二菜市的一根葱都是检测过,安全可靠的。一年下来,菜市有一千万条抽检信息。

有创意的设计和多元的业态,让文二菜市超越了食材交易场所,进化为承载社交、文化、休闲的社区第三空间。在这里,你可以喝咖啡、看书,从早到晚待一整天。

杭州农贸市场改造已形成可复制的创新矩阵,其核心在于通过空间重塑、业态升级等“招式”,将传统菜场转型为集食材采购、餐饮体验、文化传播、社区交往于一体的现代生活服务中心。

文二菜市的经验证明,只要精准把握不同群体需求,传统民生设施可以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未来的农贸市场不再是单纯的交易场所,而是连接人与食物、传统与现代、社区与个体的城市活力节点,既能满足市民对烟火气的眷恋,又能承载年轻人对品质生活的向往。

现在,年轻人已经把文二菜市视为探索城市的新入口:先在文二菜市的多巴胺配色店铺前拍照,打卡菜场的咖啡、小吃,再去西湖边看一场落日。

这条融合了市井烟火与湖光山色的路线,正在成为一条外地游客来杭州旅游的“新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