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就四个人!竟然把公司做到纳斯达克上市了!你没听错,不是400人,不是40人,就是小区打麻将都凑不齐两桌的4个人!更魔幻的是,这4个人去年营收干到8762万,听起来是不是像励志爽文?别急着鼓掌,人家净利润亏了128万!就这业绩,不仅成功敲钟,还募资1.08亿人民币,结果上市第一天股价直接从6美元跌到3.3美元,暴跌45%,差点给跌没了!这操作给我CPU都干烧了——现在上市是不需要门槛了,还是美国人数学没学好啊?
咱们先掰扯掰扯这事儿有多离谱。这家公司叫上海新骏羊绒,听着像搞高端服饰的,实际上主营业务是卖纱线,什么羊绒、羊毛、棉花纱线,占了营收的93%-95%,说白了就是个纺织品批发商。2022年员工7个人,2023年砍到4个人,合着人越少越“精英”?这4个人里,实控人是高锡印和李玉燕夫妇,剩下俩估计是夫妻俩的左膀右臂,不然谁敢让老板夫妇自己搬货啊?
你可能会说:“4个人做8千万营收,人均2000多万,效率够高了吧?”高个屁!你看看利润表:2022年赚665万,2023年亏99万,2024年亏128万,营收没怎么涨,亏损一年比一年狠,典型的“赚吆喝不赚钱”。更吓人的是,前五大客户贡献了81%-88%的营收,也就是说,公司命运全捏在5个客户手里,而且人家还没签长期合同!客户哪天不开心了,换个供应商,这4个人怕是得集体去喝西北风。为了留住客户,只能拼命压低价格,利润空间?不存在的!
就这基本面,怎么敢去纳斯达克敲钟的?难道美国人真的人傻钱多?咱们来扒扒他们的“上市密码”。原来公司早在2021年就改了名,从“上海新骏进出口有限公司”变成“上海新骏羊绒服饰有限公司”,名字里加了“羊绒服饰”,瞬间从土味贸易公司变身“中高端服饰供应链服务商”,听着是不是高级多了?然后通过一家叫“威美控股”的壳公司,绕道去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MJID。这操作,跟某些网红换个滤镜就敢说自己是“纯天然美女”有异曲同工之妙——包装,全靠包装!
更绝的是募资1.08亿。要知道,2024年公司净利润是-128万,就这亏损水平,银行贷款都得掂量掂量,结果人家直接从资本市场拿钱!这钱拿回去干啥?招股书没说,反正员工就4个人,工资估计花不了多少,难道是给夫妻俩换套大点的房子?毕竟上市前夫妻俩通过控股公司握了92%的股权,募资的钱本质上还是进了自己腰包,至于股价跌多少,跟他们有啥关系?反正股票锁定期一过,套现走人,留下股民在风中凌乱。
说到股价暴跌,我算是看明白了:美国股民也不是傻子。上市首日开盘价5.39美元,直接破发,盘中最低跌到2.545美元,跌幅57.58%,收盘3.3美元,接近腰斩。这哪是上市,简直是“跳楼式开盘”!你想想,一个4人小公司,没核心技术,没稳定客户,没盈利能力,全靠“供应链管理服务商”的名头忽悠,谁买谁上当啊!现在纳斯达克是不是也搞“菜市场模式”了?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摆摊?
有人可能会说:“人家至少敢想敢干,总比躺平强吧?”这话我不爱听。创业不是瞎搞,上市更不是圈钱的工具。你见过哪个正经公司员工越裁越少,裁到4个人还能上市的?这不是励志,这是离谱!咱们小区门口的小卖部都得雇俩人看店,这公司4个人管着8千万营收,是客户自己上门提货,还是夫妻俩半夜偷偷打包发货啊?
再说说这“大客户依赖症”。前五大客户贡献88%营收,等于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还是个没盖儿的篮子!客户为啥不签长期合同?很简单,你没议价能力呗!为了留住客户,只能压低价格,利润自然越来越薄,最后干成“赔本赚吆喝”。这哪是“供应链管理”,分明是“跪着做买卖”!要是哪天客户找到更便宜的供应商,这公司立马就得关门大吉,到时候股民的钱找谁要去?
最讽刺的是,这种公司竟然能通过纳斯达克的审核。不是说美国资本市场成熟吗?怎么连这种“皮包公司”都能混进去?我查了一下,纳斯达克确实有“小市值板块”,上市门槛比纽交所低,但再低也不能没底线吧?营收8千万,净利润亏损,员工4个人,大客户依赖,这种公司放A股连创业板都够不着,跑到纳斯达克竟然成了“香饽饽”?难道是看中了咱们“中国制造”的名头?可你卖的是纱线啊,又不是芯片、AI,有啥技术含量?
这事儿让我想起前几年那些“妖股”,什么“拖鞋第一股”“辣条第一股”,上市前疯狂包装,上市后业绩变脸,股价暴跌。现在可好,连“4人公司”都来凑热闹了!资本的游戏玩到这份上,已经不是“割韭菜”了,这是拿韭菜当傻子耍啊!股民们掏出真金白银,不是来给你填亏损窟窿的,更不是来看你夫妻俩“空手套白狼”的!
咱们再深扒一下实控人夫妇。高锡印和李玉燕,通过KeystoneHoldingsLimited持股92%,上市后股权稀释了一点,但依然是绝对控股。也就是说,这公司就是他们家的“夫妻店”,上市不过是把“夫妻店”包装成“国际上市公司”,好从资本市场圈钱。募资1亿,就算股价跌成渣,这1亿已经到手了,对他们来说稳赚不赔。至于公司未来发展?反正员工就4个人,大不了解散回家,钱已经落袋为安了!
有人可能会问:“4个人怎么管理供应链啊?”我猜啊,他们可能连办公室都没有,全靠线上沟通。客户发订单,他们找工厂代工,赚个差价,完事儿!这不就是“二道贩子”吗?只不过以前是偷偷摸摸干,现在是敲着钟干!更绝的是,成品服装只占营收的4%-7%,还敢说自己是“羊绒服饰公司”,这跟卖煎饼果子的非说自己是“餐饮连锁巨头”有啥区别?
说到这里,我算是彻底明白了:现在的资本市场,尤其是某些海外市场,已经成了“故事会”现场。只要你故事讲得好,PPT做得漂亮,哪怕你公司只有4个人,亏损百万,照样能上市圈钱。但故事总有讲完的一天,股价暴跌就是市场给出的答案。股民们也该醒醒了,别再被“上市”“敲钟”这些词忽悠了,多看看净利润、客户结构、员工数量这些硬指标——一个连员工都养不起的公司,能有多靠谱?
最后我想说:创业不易,上市更难,但请别拿“4人公司上市”这种离谱事儿当励志故事。资本市场需要的是真正有技术、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而不是靠包装、靠忽悠、靠割韭菜生存的“奇葩公司”。希望监管机构能管管这种乱象,别让“上市”变成“圈钱”的同义词。也希望各位股民擦亮眼睛,看到“4人公司”“大客户依赖”“净利润亏损”这种关键词,赶紧绕道走——毕竟,咱们的钱是血汗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事儿你怎么看?你觉得4人公司上市是励志还是离谱?来评论区聊聊,看看还有多少人被这种“资本魔术”忽悠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