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女子身价直接

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女子身价直接暴涨到125亿,如今更是成为海外的大老板!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海底捞CEO杨利娟辞任!被称“最牛服务员”,从月薪160元到身家125亿元) 1991年的四川简阳,16岁的杨利娟站在家门口,看着父母愁眉不展。 哥哥做生意欠了30万元外债,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20年的工资。 她默默把课本收进抽屉,第二天就去县城餐馆当起了服务员,每月工资120元,其中110元寄回家还债,自己只留10元钱买馒头。 谁能想到这个在餐馆里埋头擦桌子的农村姑娘,24年后会在香港交易所敲响上市钟声,成为身家30亿元的海底捞首席执行官。 在餐馆打工的日子里,杨利娟总是最勤快的那个。 别的服务员躲着难伺候的客人,她却主动上前询问"菜的口味合不合适";别人下班就休息,她偷偷背菜单、记桌号,连客人随口说的"醋壶盖子太紧"都记在小本子上。 有一天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来吃饭,看见杨利娟给老人盛汤时特意吹凉,洒在盘子边的汤汁擦了又擦。 张勇被这个细心的小姑娘打动,后来开海底捞时第一个就想到了她。 17岁的杨利娟加入海底捞后更加拼命。为了上菜速度,杨利娟每天腿上绑着沙袋练习,别人都不愿意给顾客擦鞋,她把擦鞋服务做到极致。 西安第一家海底捞开业时生意冷清,员工们急得直哭。 杨利娟每天蹲在门口数客流,发现傍晚接孩子的家长多,就推出"儿童游乐区";她还带着员工去写字楼发免费酸梅汤券。 三个月后,这家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成为海底捞的标杆门店。 2012年,杨利娟接手管理全国海底捞门店时,公司已经扩张到500家。 但她巡视各地后发现,很多门店只顾扩张忽视质量。在管理层会议上,她果断决定关闭300家不合格门店。 这个决定遭到很多人反对。杨利娟就带着审计组一家家店检查,发现有门店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 "啄木鸟计划"实施半年,虽然关店损失了8亿元,但留下的门店翻台率从每天3次提高到5次,顾客投诉减少了60%。 在用人方面,杨利娟铁面无私。老家表哥想当店长,她当场拒绝:"先去洗三个月厕所。"她创立的"师徒制"让老员工带新人,徒弟干得好,师傅能拿分红。 有个店长带出10个优秀徒弟,年收入比区域经理还高。 2018年海底捞上市时,70%的管理层都是从服务员做起,杨利娟自己的股份从0.2%增加到6.2%,身家达到30亿港元。 但敲钟那天,她穿的还是海底捞工装同款的蓝西装。 有人问她怎么花这笔钱,她指了指海底捞的公益基金:"当年要不是乡亲们帮忙,我家早垮了。" 这些年,她牵头建了20所乡村学校,给贫困生发的奖学金正好是120元——和她当年打工时的月工资一样。 如今50岁的杨利娟还保持着老习惯:每周至少暗访三家门店,随身带着小本子记问题。 有次在郑州店,她看见服务员打包零食时袋子没系紧,当场蹲下来教打蝴蝶结。"海底捞能成功,不是靠我拿30亿,是靠每个服务员多系一个蝴蝶结的细心。" 从16岁攥着10元钱打工,到40岁手握30亿股份,杨利娟的故事告诉我们: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当别人抱怨工作辛苦时,她把擦桌子变成了服务哲学;当别人觉得农村女孩没出息时,她用24年时间改写了命运。这世上没有白来的成功,只有把每件小事都做好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