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这一鞭子打下去,唐朝官场的天差点塌了一角。62岁的宰相狄仁杰,一向刚正不阿,此刻

这一鞭子打下去,唐朝官场的天差点塌了一角。62岁的宰相狄仁杰,一向刚正不阿,此刻却咬牙低头,承认谋反。更诡异的是,几天后,那位手握盐水鞭的大酷吏来俊臣,兴冲冲捧着所谓“谢死表”进宫邀功。

651年,来俊臣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混迹市井,偷鸡摸狗,因盗窃被关进牢里。这段经历没让他改邪归正,反而让他学会了如何在监狱里“做人”,如何审人、恐人、控人。

到了武则天掌权后,朝中对反对派进行清洗,酷吏开始登堂入室。来俊臣因擅长罗织罪名,很快被任命为御史。他发明了一套名为“罗织经”的技法,把无罪之人也能说成死罪。他最爱的一招叫“先刑后审”,一上来就打,不打不招,打完再编理由。

被他弄死的,不乏太子、中书令、尚书。朝堂之上人人自危,连最老练的官员看到来俊臣的名帖都心头发紧。每次他穿着官服出现在门口,都像一道催命符。

而此时的狄仁杰,刚刚升任宰相。他是清流领袖,也是武则天倚重之人。但越是靠近权力中心,就越容易触碰那根“逆鳞”。狄仁杰不合群,不附权,每一次直谏,都是给来俊臣敲警钟。

于是,黑名单上,悄悄写下了一个新名字:狄仁杰。

692年,来俊臣瞅准机会,指控狄仁杰谋反。一纸罪状下来,宰相级别的人物被直接押进监狱,压得像个小偷。

狄仁杰进牢不久,来俊臣亲自带队,手里拿着那把泡过盐水的皮鞭。传说那种鞭子打下去,肉开三层,疼得骨头都发酸。

但来俊臣没直接动手。他只是晃了晃鞭子,说了一句模糊不清的话。狄仁杰明白了。他不是被审,是被“处理”。

于是他低下头,说出那三个字:“我谋反。”

来俊臣笑了。这正是他要的。他立刻命人起草《谢死表》,让狄仁杰签字画押。然后,他把这份表章捧进宫里,向武则天邀功。

这一招漂亮。既清掉了一个心腹大臣,又不动干戈。更重要的是,狄仁杰“自己承认”了,谁也挑不出错。

可他没想到,老狐狸狄仁杰虽然低头,却没服软。

狄仁杰签了字,但没放弃。他暗中托狱卒向儿子狄光远递信,请他上书申冤。信藏得巧妙,从衣缝中缝出,躲过了层层搜查,最终递到朝中。

这边,来俊臣开始布局后续,他要彻底铲除狄仁杰余党。与此同时,他还四处宣扬“狄仁杰感恩痛哭,请求赐死”。

狄仁杰却在狱中演了一出真情戏。他面对监头王德寿,不跪不哭,反而硬生生用头撞柱,撞得血流满面。他不是作死,而是逼自己“身中之冤”上热搜。他要让所有人知道,狄仁杰不服罪。

几天后,武则天收到狄光远的上书,眼神变了。她虽然信任来俊臣,但也知道这人太狠,万一把真的忠臣搞死,朝廷脸面挂不住。

于是她派了使者悄悄调查。很快,证据浮出水面:谢死表是伪造,口供是胁迫。

狄仁杰翻案,真相一点点回到阳光下。

武则天下令释放狄仁杰,但没让他官复原职,而是贬他去做彭泽县令。这是个信号:你还活着,但别太张扬。

来俊臣表面上没事,继续当他的御史,但他没意识到,这一局,他已经失了先手。皇帝起了疑,清流重新结盟,他的日子进入倒计时。

697年,来俊臣在又一起冤狱中露馅,朝野哗然。武则天忍无可忍,下诏处死。刽子手执行时不留情,斩首示众。

狄仁杰后来被重新启用,继续为武则天掌政,处理数起大案,直到700年病逝。他用智慧活下来,也用节操保住了大唐的底线。

而那个曾挥舞盐鞭的来俊臣,死后尸骨无存,只留下一地血腥,和一页让人冷汗直冒的历史。

历史不是童话,忠臣不一定善终,酷吏也曾得势。但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狄仁杰这一跪一撞,不是屈辱,而是计谋。他守住了性命,也守住了公道。

来俊臣赢了一时,却输了一世。他以暴制人,终被暴力反噬。那把盐水鞭子抽痛别人,也抽疼了他自己。

这不是一场酷刑戏码,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政权角逐。而狄仁杰,就是那个在黑夜里,咬着牙、用血换天光的孤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