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赵丽蓉的丈夫盛强去世,赵丽蓉才36岁,大姑姐撮合赵丽蓉嫁给小叔子盛弘。赵丽蓉听到直接回怼道:“哪有嫂子嫁给小叔子的,你这不是毁我名声吗?” 这句话背后,是一个女人在传统观念与现实困境之间的挣扎,赵丽蓉的一生,远比舞台上的角色更加跌宕起伏。 赵丽蓉出身戏曲世家,父亲赵秉忠给著名评剧演员芙蓉花当化妆师,母亲王氏也是剧团里的配角演员,这样的家庭环境让赵丽蓉从小就浸润在戏曲艺术中。 1934年,6岁的赵丽蓉第一次登台,在《打狗劝夫》中扮演小丫鬟,虽然只有几句台词,但她清脆的嗓音和灵动的表演让观众印象深刻。 1940年,12岁的赵丽蓉正式拜评剧名师马金贵为师,马金贵对这个徒弟要求极严,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练功,赵丽蓉从不叫苦,压腿压到腿抽筋,吊嗓子吊到嗓子冒血丝,她都咬牙坚持。 后来她跟随新成立的"宝坻县评剧团"开始了漂泊的演艺生涯,从天津到唐山,从保定到石家庄,哪里有戏就去哪里。 1949年,21岁的赵丽蓉加入了门头沟青年剧社,在这里她遇到了小白玉霜、花淑兰等评剧名角,小白玉霜特别欣赏赵丽蓉的天赋,经常在演出后单独指导她。 1952年,赵丽蓉被选入总政评剧团,成为军队文工团的一员,第二年,她调入中国评剧院,这是她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在中国评剧院,赵丽蓉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人盛强,盛强是剧院的文书,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文质彬彬,写得一手好字。 两人的差距很大,盛强家是书香门第,赵丽蓉只读过三年私塾,但盛强被赵丽蓉的真诚和才华打动,不顾家人反对,1953年10月与她结婚。 婚后的生活原本幸福美满,两人先后生下儿子盛福春和盛大明,盛强经常帮赵丽蓉修改剧本台词,教她认字读书,但是好景不长,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盛强因为给领导提意见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天津茶淀农场劳动改造。 1959年冬天,她正在石家庄演出,突然接到电报说盛强病危,等她赶到农场时,盛强已经咽了气,原来他在农场干重活累坏了身体,得了严重的肺病,农场医疗条件差,拖成了肺结核,最后吐血而亡。 32岁的赵丽蓉一夜之间成了寡妇,两个孩子还小,大的才6岁,小的刚满2岁,她既当爹又当妈,演出结束就赶回家做饭洗衣。 盛强的大姐盛喜民看不下去了,她多次提出让小弟盛弘来帮忙照顾嫂子和侄子,盛弘比盛强小两岁,在天津一家工厂当会计,为人老实本分,一直没结婚,盛弘经常从天津带些吃的用的过来,帮着修理房子,接送孩子上学。 1964年春天,盛喜民正式提出让赵丽蓉嫁给盛弘,赵丽蓉当时就急了,当即回复道:哪有嫂子嫁给小叔子的,你这不是毁我名声吗?” 在赵丽蓉看来,自己是公众人物,这种事传出去会被人说闲话,影响她在评剧界的声誉,但盛喜民苦口婆心地劝说,说这样对孩子好,盛弘也愿意担起这个责任。 经过几个月的思想斗争,赵丽蓉最终还是答应了,1964年8月她与盛弘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盛弘辞去天津的工作,搬到北京专心照顾家庭。 盛弘对两个继子视如己出从不偏心,后来赵丽蓉还为盛弘相继生了儿子和女儿,一家原本过着和睦的生活。 但是小女儿盛佳欢生下来却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医生说活不过三岁,赵丽蓉不信邪,带着女儿跑遍了北京、上海、广州的大医院。 赵丽蓉甚至找了民间偏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可是奇迹没有发生,到了7岁时女儿盛佳欢还是离开了人世。 这次打击让赵丽蓉的头发几乎全白了,盛弘也因为长期操劳,心脏出了毛病,1984年的一个早晨,盛弘突发心肌梗塞,送到医院后因抢救无效而去世,56岁的赵丽蓉再次成为寡妇。 两次丧夫的痛苦没有击垮赵丽蓉,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艺术创作中,1986年,她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车迟国王后,虽然戏份不多,但她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1988年,60岁的她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与巩汉林合作小品《急诊》,从此开启了她艺术生涯的第二春。 1991年,赵丽蓉凭借在电影《过年》中的精彩表演,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这是她演艺生涯的巅峰时刻。 1995年,她又获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成为评剧界的泰斗级人物。 1999年春晚后,赵丽蓉被查出肺癌晚期,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坚持完成了手头的工作,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还在为评剧的传承奔走,希望这门艺术能够后继有人。 2000年7月17日,赵丽蓉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