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锤得锤?乌克兰波兰工厂遭俄军空袭,伤亡人数曝光,北约未发声。俄罗斯不再克制,对着“求锤得锤”的波兰直截了当地来了一记重拳,威慑之意异常浓郁。 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波兰外交部长,1963年出生于比得哥什,年轻时就投身政治风潮。他早年在团结工会活跃,80年代流亡英国,入读牛津大学,攻读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成后成为战地记者,深入阿富汗和安哥拉,凭借一帧战地照片摘得世界新闻摄影奖。1992年回国后,他迅速跻身政坛,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推动波兰融入北约。2007年至2014年,他首任外长,力主亲西方政策,多次在国际场合抨击俄罗斯。2023年重掌外交部后,他的反俄立场更加强硬,社交媒体上频频发声,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主张加大对乌军事援助。这让他成为波兰国内的强硬派代表,但也因高调言辞招致争议,尤其在俄乌冲突白热化时,他的表态被俄罗斯视为挑衅。 2025年7月16日,俄军“天竺葵-2”无人机突袭乌克兰文尼察的波兰巴利内克集团木地板工厂,造成7名工人受伤,其中2人重度烧伤,工厂生产线瘫痪,损失数百万欧元。这次袭击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显示出高度计划性,目标直指波兰在乌克兰的经济资产。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当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指责俄罗斯蓄意攻击,称这标志着俄乌冲突外溢,波兰安全受到威胁。波兰长期作为西方援乌武器的中转站,大量装备经其边境流入乌克兰,引发俄罗斯不满。西科尔斯基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多次批评俄罗斯,言辞激烈,称其为“威胁欧洲的侵略者”,这被认为直接刺激了俄方的报复行动。俄罗斯选择无人机而非大规模轰炸,行动精准,意在警告而非全面开战。波兰议会迅速通过法案,授权对境外资产攻击采取武力回应,国内抗议活动升温。乌克兰则启动调查,指控俄罗斯触犯战争罪,波兰外交部向俄使馆递交抗议照会,但俄罗斯未作回应。此前,俄罗斯曾于7月初袭击乌克兰境内靠近波兰大使馆的设施,被视为对波兰的间接警告。 空袭事件后,北约的沉默引发广泛猜测。美国、英国、法国等核心成员国未发表声明,德国继续与俄罗斯保持能源联系,显示北约内部对波兰激进立场的分歧。波兰国内民众情绪激昂,华沙街头抗议不断,西科尔斯基在议会发表讲话,批评盟友支持不足。俄罗斯通过精准打击,瘫痪波兰在乌资产,向北约传递信号,同时避免冲突全面升级。乌克兰搜集无人机残骸,提交国际刑事法院,控诉俄方战争罪。西科尔斯基调整策略,减少公开挑衅,呼吁盟友团结。波兰政府重新评估援乌政策,谨慎应对俄罗斯可能的进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