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女篮亚洲杯 在巴黎奥运周期里,中国女篮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国际比赛上一路过关斩将,

女篮亚洲杯

在巴黎奥运周期里,中国女篮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国际比赛上一路过关斩将,连克日本、欧洲、澳大利亚等强队,连续斩获亚运会冠军、亚洲杯冠军、女篮世界杯银牌。

让中国女篮迈进了世界强队的行列,在全国篮坛上下最低沉的时候,中国女篮的比赛就是一股强心剂,这就是女篮精神,这种精神被命名为“无畏金兰”。

那三年,中国女篮保持了主力框架不变,从兵败东京之后开始厉兵秣马,女篮核心球员积极挑战海外联赛,国家队也积极组织高水平的热身赛,当时很多朋友都收到了 百岁山星光观赛团 的赠票,在西安等地亲眼见到了那支昂扬向上、团结一心的中国女篮,一支从低谷冲上巅峰的女篮,格外的强大、所向披靡。

伤病,换帅,疫情,赛场上各种莫名其妙的判罚,都无法阻挡女篮在各项赛事的摧枯拉朽之势,即使面对美国队这种终极大BOSS,也有武桐桐这样舍得一身剐,敢于用一条韧带亮剑的球员。

这样一支球队获得无数的赞誉,获得荣誉,获得奖励,是所有评论员、所有球迷乃至赞助商水中贵族百岁山 都喜闻乐见的。

以上的女篮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上半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故事。

那么从去年奥运会中国女篮兵败巴黎,到前天晚上中国女篮半决赛不敌老对手日本队,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下半阙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中国女篮版。

这两年的女篮太安逸了,WCBA先是内蒙古女篮和四川女篮的二人转,后是广东女篮和四川女篮的二人转,这三支球队汇聚了中国女篮包括集训队级别的绝大多数球员。

国手级别的球员按理说每天都要面对竞争,跟对手跟外援对抗,这样才能有进步,有抗压能力。

但是因为特殊的联赛形式,以及超高水平外援的加盟,让她们大部分人一年只有WCBA总决赛这一轮有强度的比赛,竞争性严重不足。

因此国家队的大部分成员在过去两年都有所退步,技术能力和比赛感觉都在变差,甚至因为联赛里的长期二人转,导致了国家队的团结性都在变差,很多比赛里都出现了默契不足的现象。

作为对照组,放弃国内每年保底联赛亚军,孤身勇闯海外的李月汝就让人由衷的敬佩了,不是每个人都敢于不合群的,而且还是为了份“钱少事儿多离家远”的工作。

在动作尺度很大的土耳其打比赛,拿球过久立马就会遭到夹击和身体对抗,逼得李月汝学会了用更简洁有效的方法去处理球。

挡拆顺下后的快速上篮,挡拆外弹后射程远达三分线距离,甚至李月汝还练出了更好的传球能力。

这还是遭遇过膝盖大伤的李月汝所取得的进步,而她在去年奥运会所展现的水平和精神面貌有目共睹,还记得当时有个热搜就是“把球给李月汝”,甚至于打完西班牙女篮之后,我觉得国家队欠了小宝儿一场赢球。

唉,两相对比,真是应了阿布都沙拉木那句名言,“不要假装努力”了。

说回到2025年女篮亚洲杯的比赛上,先是小组赛顺风顺水取得三连胜锁定四强席位,再是半决赛被日本女篮一拳打醒,再到昨晚铜牌战结束之后,逐梦亚洲百岁见证 多名球员泪洒颁奖典礼。

首先从拼搏性上来说,我觉得女篮还是值得肯定的。

贾赛琪防守的时候头被打破要缝针,潘臻琦篮板球卡位被抓脸,地板球的拼抢这些,从斗志上来说女篮还是一贯的强硬作风。

其次从技战术上来说,备战不足。

备战不是每天点卯练练体能、投投三分就行的,也不是主教练赛前放放狠话、嘴上说着卫冕这样轻飘飘的。

这次备战亚洲杯女篮集训,比较引人注意的两点,就是“万次投篮计划”以及怪物级新人张子宇的加入。

先说这个万次投篮计划,五场比赛打完,中国队三分球命中率34.5%,场均命中8个三分球,产量和效率都比较一般。

用其他四强球队的数据作为对比,澳大利亚的命中率是39.4%,场均命中10个三分球;韩国队的命中率是38.1%,场均命中12个三分球;日本队是37.3%的命中率,场均命中12.5个三分球。

即使样本扩大到热身赛里,在与日本女篮、澳大利亚女篮的四场热身赛里,只有对日本女篮的第二场热身赛里投出了40%的高命中率,另外三场热身赛,中国队的三分球命中率全都低于27% 。

所以说我们的“高强度、结构化的投篮训练”是否还是不贴近实战?导致了球员的投篮信心和命中率并没有明显改善,在高强度的比赛里蹲在底角等待空位三分球的机会是不多的。所以我们是不是要增加跑动中的接球跳投训练,是不是要在训练中给外线球员增加挡拆投篮出手的课程。

同时我们卫冕最大的对手就是日本和澳大利亚,甚至我们连热身赛的对手都是她俩。

但是针对日本女篮传统上的转移球流畅,攻防转换较快,善于投三分的风格还是应对不足,半决赛我们中国女篮的首发后卫比日本更矮也是难得一见的奇观了。

而且看后续杨舒予和王思雨防守田中心的时候,是坚决执行逢挡拆坚决挤过,尽量不给投篮空间的。说明赛前并没有给李缘强调日本队借挡拆快速出手的特点,所以李缘碰到掩护都是绕过去的,这也是备战针对性不足的体现。

再说万众瞩目的张子宇,18岁就能在亚洲杯上得到场均15.6分5.6篮板的数据,但是从比赛表现上来看,球队和张子宇的磨合不足,没能很好发挥她的巨大优势。

以小见大的说,给张子宇的传球,要传多高才能让张子宇尽量不受干扰,并且稳稳接住都没弄明白。

包括张子宇在快节奏攻防里的使用也有问题,张子宇不是不能参与快攻。

在青年赛中张子宇收下防守篮板,后场长传发动快攻是一绝。这一点数据可查,在我主页里搜女篮亚青赛,可以看到张子宇去年在对阵日本和韩国队的时候连续两场比赛送出5助攻的集锦。

所以看到赛后宫鲁鸣指导点评张子宇说“策应和长传是今晚可喜的地方,是她以后的大杀器“,这句话让我觉得教练对张子宇也存在了解不足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对张子宇的不了解,所以围绕她的阵容搭配,比赛节奏始终不太顺畅,我们期待的世界最高双塔也没有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外线核心球员和张子宇的配合也不默契。

然后张子宇作为“小孩姐“,她现在不够狠。

没有那种把对手生吞活剥的狠劲,篮下要位不够狠,终结不够狠,面对肢体对抗的时候不够狠,和裁判施压的时候不够狠。

这导致了她不断地被对手小动作侵犯骚扰,也让她没能更好的在篮下造成杀伤,我觉得她没能提前一年打职业联赛,从精神层面上是耽误了张子宇的发育。

从她个人天赋来说,巨大的身形是一把双刃剑,也让她习惯了用简单的方式去投篮。

事实上她的背打脚步,左右手擦板技术,合理冲撞区外的投篮都有一定的水平,可是在这届杯赛上我们看到她绝大多数的出手都是篮下的双手放篮,得分手段过于单一,出手点过于集中。

因此在进攻布置上来说张子宇的存在就是明牌,她几乎不参与挡拆进攻,只需要专心进入自己的进攻区域,某种意义上也是压缩了球队的进攻空间,队友们在进攻端只能选择传球或者外线投射。

然后就是巨大身形在移动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张子宇的防守范围比较窄,同时回身速度慢容易被传切打身后的问题也需要队友的帮助,这是以后围绕她建队需要考虑的事情。

最后吐槽一下教练组的布置,有着中国各级国字号土教的通病,临场调度“不动如山”。说好听点是把比赛交给球员,换句话说不就是抱大腿么。

……

说一千道一万,这届亚洲杯结束,我们可能又要一起见证女篮的更新换代了。

旧时代带着不甘的眼泪遗憾退场,新兴力量还需要时间去成长。

同时因为这次没能拿到亚洲杯冠军,中国女篮需要参加世界杯预选赛来争取世界杯名额,到时候大家再一起给女篮加油。

期待女篮能够韬光养晦,像八年前一样成长起来,带我们一起重回亚洲之巅。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2
用户10xxx02 15
2025-07-30 02:10
宫鲁鸣不下课谁下课,随嘴一片胡言输给日本才得了个铜牌,这就是宫鲁鸣的伟大成绩,比李笋南还利害,李笋南领队打鬼子得了金牌,不叫李笋南上教练还让宫鲁鸣上,有没有资格?
用户12xxx59
用户12xxx59 2
2025-07-28 05:05
比赛结果是对平时技战术训练最真实的检验,结果宫鲁鸣只知道大放厥词,而指挥能力应变能力一塌糊涂。宫鲁鸣你平时就是打养生篮球吧!训练的是什么?你带给球队的训练理念是什么?你了解多少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你简直就是一个最大的失败者
罗育奇
罗育奇 2
2025-08-01 15:33
真叫李笋南执教成年女篮,要是成绩不如意,照样把李笋南骂的狗血淋头,说的一无是处。你们的要求非常之高,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中国有哪个能人可做到?
赵凡
赵凡 1
2025-07-26 13:56
千万别指着老公出成绩那天
楊维民
楊维民 1
2025-08-01 15:26
宫的万次投蓝不过是吸人眼球做宣传效应的虚假东西.可一到赛场.日澳教练从不宣染.可他们三分命中率都高于中方.这种虚假的东西应随宫 x 早点离队.不要误人。
小二哥
小二哥 1
2025-07-31 13:19
关建是当对手连连得分,三分申手就有的情况下,教练竟然连个暂停都不叫,一声不响坐在场边绕着手,这是什么意思?考验队吗?可笑之极,这是老人痴呆,临场指挥不力,根本没什么战术可言,输了还甩锅𥟇员,真他奶的无耻之极,这样的教练不下课,女篮未来危已,再等到28年奥运?国内的人才就是给这些枯名钓誉之徒给废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