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时分,河南一位90后姑娘正为93岁的爷爷更换尿布。突然,老人拉住孙女的手,轻声问道:"能抱抱爷爷吗?"这个简单的请求,让在场的丈夫瞬间泪流满面。 凌晨两点,顶楼一户人家的灯光亮着。 卧室里,90后的孙媳妇佩佩,小心翼翼地掀开被褥。空 93岁的爷爷蜷缩在床榻上,佩佩动作熟练地解开老人身上特制的成人纸尿裤,准备更换。 突然,一只枯瘦如柴、布满老年斑的手,从被窝里伸出:“佩佩,我害怕。” 这声低语,让佩佩停下手中的动作,没有丝毫犹豫,伸出双臂,将老人拥入怀中。 “爷爷乖,不怕不怕,佩佩在呢,换好干净的,咱们就舒舒服服睡觉觉。” 墙上一张泛黄的全家福,定格了截然不同的时光。 照片里,身着笔挺藏蓝中山装的爷爷,腰杆挺直如松,眼神锐利,笑容爽朗。 那是三十多年前,他还能轻松背起六岁的孙子海龙,徒步三里地去邻村看露天电影。 他的衣兜里,永远揣着几个捂得温热的煮鸡蛋,那是留给小海龙路上解馋的。 他用宽厚的肩膀和粗糙却温暖的大手,为年幼失怙的海龙撑起了一片天,将全部的爱与心血都倾注在这个孙子身上。 然而,2018年深秋那个暴雨的夜晚,当海龙和佩佩踹开老家那扇木门时,看到的景象让他们心如刀绞。 曾经如山般挺拔的老人,蜷缩在冰冷潮湿的土炕上,身下是散发着霉味、布满黄褐色尿渍的破旧被褥。 屋内寒气逼人,老人眼神涣散,身体虚弱得连翻身都困难。 无论海龙和佩佩如何劝说,老人固执地摇头,死攥着老伴留下的一把旧桃木梳,拒绝离开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老屋。 直到几天后,一个更深的夜晚,老人起夜时摔倒在地上,挣扎着却无力爬起,才颤抖着拨通了孙子的电话:“龙啊,爷爷看不见马桶圈了。” 那一刻,海龙和佩佩没有半分犹豫,立刻驱车赶回老家,将爷爷接进了城里他们并不宽敞的小家。 照顾一位失能的高龄老人,远非想象中简单。 最初的几周,对佩佩而言,清晨五点,天还未亮,她就要起床为爷爷翻身、擦洗身体,防止褥疮滋生。 中午,清理轮椅和衣物上难以避免的排泄物。 深夜,更是需要起身三四次,为老人更换尿不湿。 最让她记忆犹新的一次,是爷爷突发严重的腹泻。 秽物弄脏了衣物、轮椅和地板。 佩佩没有丝毫嫌弃,立刻跪在瓷砖地上,用湿巾、毛巾一点点清理,足足忙碌了四十多分钟。 当她终于直起酸痛的腰背时,膝盖早已淤青发紫。 第一次帮爷爷洗澡,更是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尴尬与挑战。 狭小的浴室里,佩佩举着花洒和搓澡巾的手微微颤抖。 老人则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臊得满脸通红,嘴里含糊地嘟囔着想拒绝。 佩佩强压下内心的不适,故意拧大了花洒的水流声,用轻松的语气化解了尴尬:“爷爷!您给海龙小时候把屎把尿时可没害臊过!” 她深知,这不是简单的清洁,而是对生命尊严的维护。 日子在琐碎与辛劳中一天天过去。 佩佩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在摸索中找到了门道。 她专门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爷爷的护理要点。 早上九点准时服用降压药,饭后必须顺时针揉肚子半小时帮助消化,阴雨天要提前准备好耳塞,因为爷爷对雷声有着莫名的恐惧。 她甚至发明了省力的“三步翻身法”,用旧棉絮和海绵自制了透气防褥疮的坐垫。 她的用心,连社区的专业护工都慕名前来“取经”。 这份孝心,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下一代。 他们九岁的儿子,会举着识字卡片,奶声奶气地教太爷爷认“孝”字。 每逢雷雨夜,小家伙会主动钻进太爷爷的被窝,用稚嫩的童声安慰:“太爷爷不怕,我保护你!” 街坊邻里间,并非全是理解。 偶尔飘来的闲言碎语:“年轻媳妇伺候老公公,也不嫌臊得慌!” 佩佩听到这些,只是淡淡一笑。 她有时会一边剪,一边像拉家常般对爷爷说:“爷爷,您当年给海龙擦屁股的时候,可嫌脏过?” 老人瘪着嘴,大颗的泪珠无声地滚落。 这泪水,是委屈,是感动,更是无以言表的复杂心绪。 时间流转,爷爷的房间总是萦绕着淡淡的艾草香,那是佩佩特意点燃的,有安神驱秽的功效。 她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让老人原本黯淡的生命,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9年的元宵节,家里洋溢着难得的喜庆。 四世同堂,佩佩张罗着要拍一张全家福。 海龙小心翼翼地将爷爷抱到客厅的沙发上坐好,为他整理好衣领。 佩佩则忙着调整相机角度。就在快门即将按下的瞬间,一直沉默的爷爷,突然伸出枯瘦的手,紧紧攥住了佩佩的手腕。 “佩啊,送我去。” 话未说完,佩佩立刻反手紧紧握住爷爷的手,打断了他:“爷爷!您想都别想!当年您养海龙小,如今我们抱您老!这儿就是您的家!” 她的话,瞬间融化了老人眼中的迷茫与不安。 相机快门“咔嚓”一声,定格下四代人紧紧依偎在一起,笑容灿烂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