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汤加的6个15岁男孩因为觉得上课太无聊,就偷了一艘破船想出海冒险,结果船被风浪吹离航线,他们漂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整整待了15个月,等被发现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们已经没命了,可这群少年却活得像在岛上过暑假一样。
1965年,太平洋西南角有个叫汤加的小岛国,由一百多个岛屿组成,住人的地方不到四十个。
首都努库阿洛法有座寄宿学校,里头六个半大孩子整天琢磨着逃学。
最大十六岁,最小才十三岁。
有天他们凑在一起突发奇想:驾船横渡太平洋才够刺激!
趁着月黑风高,这群少年翻出校墙跑到海边,偷了条拴在岸边的旧渔船。
用零花钱买了些香蕉椰子和便携煤气灶,就这么莽撞地冲进了汪洋大海。
刚出海时孩子们还兴奋得很,在船上又唱又跳,可自由的味道没尝几天就慌了神。
带的食物几天就吃光,淡水也见了底。
孩子们这才想起没带指南针和取火工具。
实在渴得不行,他们用椰壳接雨水喝。
饿得发昏就试着徒手捞鱼。
在海上漂了整整八天后,更大的灾难来了,暴风雨像巨兽般扑向小船。
帆被狂风撕扯,船舱不断进水。
几个少年拼命舀水护船,到底敌不过自然威力。
破船被巨浪拍向礁石,"咔嚓"一声裂成碎片。
等他们从海水里挣扎着爬上岸,才发现被困在座荒岛上。
更糟的是有个男孩被断木砸伤腿,疼得站不起来。
五个没受伤的孩子立刻分工。
两人掰来树枝树藤给伤腿固定夹板,两人收集漂上岸的破渔网,还有个跑去找能栖身的地方。
靠着喝岩缝渗出的淡水和挖贝类充饥,受伤男孩的腿竟慢慢愈合了。
但当他们看清处境时心都凉了:四面是无边大海,岛上半点人烟痕迹都没有。
最大的少年拍板定下规矩:六人分成三组轮流干活,早中晚三班倒。
这些城里长大的孩子展现出惊人的生存能力。
有人用尖树枝扎鱼,有人编藤蔓网逮海鸟。
岛上转悠几天后,在火山口背面发现宝藏。
前人留下的野生芋头田,几棵香蕉树,甚至还有群野鸡!
最让他们雀跃的是捡到半截生锈铁桶,配上碎石当研磨器,硬是把潮湿的稻谷磨成粉。
没火的日子他们生吃鱼肉,喝海鸟血补充盐分。
直到有天用树皮搓绳钻木,折腾大半天终于冒烟,少年们守着这簇火苗像守着重生希望。
从此安排专人看护火堆,昼夜不息。
漫长的四百多天里,这帮孩子把荒岛经营得井井有条。
东侧山坡开出菜地种芋头,西边礁石区布置捕鱼陷阱。
用废铁片和漂流木做出刀斧,拿海鸟羽毛扎羽毛球。
有回台风把破船残骸冲上岸,他们拆下铁丝弯成琴弦,椰子壳当共鸣箱,真做出把能弹的吉他。
夜里围着篝火时,少年们约定"吵架不过夜"的铁律。
虽为争食抢铺位打过架,但气消后总会互相捶肩和解。
就像那次暴雨浇灭火堆,六个少年淋着雨轮番钻木三小时,火苗重燃时所有人抱成一团欢呼。
转机发生在第460天清晨。
瞭望的孩子突然狂喊,海平面出现个黑点。
所有少年冲向火堆添湿草,浓烟腾空而起。
当轮船驶近时,六个晒得黝黑的"野人"直接跳海游去。
船长彼得正享受假期航行,突然被群光膀子少年扒住船舷,领头那个叫斯蒂芬的英语都说不利索了:"岛...十五个月...救命!"
回到汤加那天的场景更让人唏嘘。
有个母亲认出儿子瞬间昏厥。
一年前警察早终止了搜救,家家户户都做了衣冠冢。
有个父亲攥着儿子做的椰壳碗老泪纵横:"磨这么多道刻痕,是算着我们哪天来救吗?"
后来研究团队考察该岛时啧啧称奇:菜地划分科学,椰壳做的储水罐能防污染,火种维护方法比军队教程更实用。
更难得的是六个少年没有落下任何个体。
连腿伤初愈的男孩都有专属工作。
每天用木棍计数器记录天数。
比起那些虚构的荒岛求生故事,这群少年用纯粹诠释了生存真谛。
专家在报告里感叹:幸亏都是未经世事的少年,但凡有个成年人混在其中,难保不起邪念争抢资源,这故事恐怕要变血腥悲剧了。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