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张飞出城打柴,邂逅一个13岁美女并向其求婚,最后成功没

公元184年,东汉朝廷腐败无能,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就在这动荡的时代,中原大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此时,东汉的正规军战斗力极为薄弱,根本无法有效剿灭叛军。朝廷只得依靠各地的豪强地主自行组织军队,承担起讨伐黄巾军的重任。汉室宗亲刘备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涿县招募兵马,组建起一支义军,投入到剿灭黄巾军的激烈战斗中。

张飞和关羽就是在这段时间参军的,随后两人便一直追随刘备,辗转奔波于各地,直到最终将黄巾军击溃。关羽和张飞以骁勇善战著称,深受刘备的信任与器重。三人结义为兄弟,情同手足,甚至同床共寝,关系异常亲密。虽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并非血缘兄弟,但他们的情谊却远胜于亲兄弟。

每当刘备出席各类高档宴会时,总会携带关羽和张飞两人,让他们站立在自己左右。无论刘备身处贫困还是富裕的境地,无论他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他是徐州牧,拥有一州之地,还是在被曹操击败后孤身逃亡,关羽和张飞始终忠诚不二,誓死相随。

到了公元200年,也就是建安五年,衣带诏事件曝光,曹操率军讨伐刘备驻守的徐州。刘备孤军奋战,实力单薄,再次败于曹操之手,几乎回到了起点。关羽镇守下邳,肩负保护刘备家眷的重任,结果被曹军围困,无路可逃,只得迫于无奈归降曹操。而刘备和张飞则趁乱逃脱,投奔袁绍,暂时寄身于其麾下。

刘备在这期间多次娶妻,也多次失去妻子,但关羽和张飞的婚姻大事却一直未有着落。两人年岁渐长,也开始意识到,光为了事业拼搏而放弃终身大事实属不智。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婚事不能解决,关张二人也难以安心工作。然而,婚姻的缘分难以强求,刘备对此也无能为力。

某天,张飞出城打柴,途经谯县附近,意外邂逅一位年约十三四岁的少女。张飞当时目光直勾勾地盯着她,甚至脚步都停滞了。原来,张飞的桃花运来了,他对这位偶遇的美少女一见钟情。正如俗话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张飞自然难以抵挡住美人的诱惑,深深地为她折服。

张飞大方地走上前,先是自我介绍道:“鄙人乃涿郡人,姓张名飞,字益德,年逾三十,见姑娘相貌甚为熟悉,不知是否曾经相识?”见对方还未反应过来,他又接着问:“姑娘来自何方?尊姓大名?年纪几何?”张飞连珠炮似的三个问题,足见他对眼前佳人的浓厚兴趣。

少女不慌不忙,逐一回答:“小女子乃谯县人氏,复姓夏侯,今年十三岁。父亲早亡,由伯父夏侯渊抚养长大。”听闻此言,张飞并未因她出身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渊家族而有所顾忌,依然对她情根深种。

彼时张飞已是刘备麾下一员猛将,战功赫赫,被誉为“万人敌”,如此英雄,哪个女子见了不心动?夏侯氏也不例外。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恋爱,二人私定终身,喜气洋洋地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史料记载,夏侯氏至少为张飞生育了两个女儿。这两位女儿后来先后嫁给了后主刘禅,成为蜀汉的皇后,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母仪天下。她们分别是敬哀皇后和张皇后,均贤良淑德,通晓礼仪,曾劝诫刘禅戒酒戒色,专心国事。由此可见,夏侯氏本身极有教养且容貌出众,极可能不逊色于古代四大美女。

《魏略》中记载:建安五年,张飞于本郡邂逅一位十三四岁的从妹,当时她外出樵采,张飞得知其身份为良家女子,遂娶为妻,所生女后来成为刘禅的皇后。

虽然夏侯氏是曹操麾下名将夏侯渊的侄女,却因养育之恩心存感激。两军交锋时,作为一介女子,她无力阻止战争。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后,夏侯氏作为其侄女,恳请刘备和张飞为其伯父厚葬,以尽孝心(史载“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

若换作他人,恐怕难以公开承认自己是曹操大将夏侯渊的亲属,更不敢如此正大光明地要求为敌方大将安葬。夏侯氏此举,展现了她感恩图报、知书达理的品格。她铭记养育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有了为夏侯渊请求安葬的感人一幕。张飞初见夏侯氏时即被其美貌折服,向她求婚,由此成就了这段幸福的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