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26年,梁启超尿血不断,他去看西医,西医说要做手术,中医却表示无碍,他选择了

1926年,梁启超尿血不断,他去看西医,西医说要做手术,中医却表示无碍,他选择了西医,切除肾脏之后,才知道是误诊了。 梁启超,1873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家和学者。早年他追随康有为推动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试图救国于危难,虽失败却名声大噪。流亡日本后,他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以犀利文字唤醒国民意识,影响了一代人。他的文章旁征博引,融汇中西,晚年投身教育,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授课,培养无数俊才。他推崇西学,相信科学能强国,这也影响了他面对疾病时的抉择。 1926年,梁启超53岁,尿血症状困扰了他数月。他身体虚弱,工作却未停,常常熬夜写稿。起初他以为是劳累,休息几日即可痊愈,但症状时好时坏,逐渐加重。家人催他就医,他决定去北京的德国医院检查。医院设备先进,医生检查后称右肾有黑点,疑似肿瘤,建议手术切除。梁启超点头同意,但家人反对,觉得动刀太冒险,提议先找中医看看。他勉强答应,请来一位老中医。老中医把脉后说,肾有问题,但不严重,喝几副中药就能好。梁启超试着服药,尿血果然减轻,家人松了口气。 没过多久,症状又回来了,比之前更凶。梁启超坐不住了,决定去协和医院。协和是当时顶尖的西医院,X光检查确认右肾有异常,医生再次建议手术。家人还是不放心,但梁启超坚持科学判断,执意手术。1926年3月16日,他54岁生日当天,手术如期进行。术前他服了泻药,身体虚弱,手术却顺利完成,医生宣布切除了右肾。谁知术后尿血没停,反而更严重,他卧床不起,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家人急得团团转,报纸却炸了锅,传出手术失误的消息。 真相让人瞠目:护士标记时出错,把右肾标成了左肾,医生切掉了健康的右肾,病变的左肾却留了下来。消息一出,舆论炸开,街头巷尾都在骂西医害人。协和医院名声受损,主刀医生刘瑞恒压力巨大,后来辞职转去卫生部。梁启超得知真相,没公开发火,反而写文章为西医辩护,登在《晨报》上,说不能因为一次失误否定科学。他的文章字字恳切,试图平息争议,但身体已垮掉,尿血和并发症让他连床都下不了。 这场误诊风波,把中西医之争推到风口浪尖。西医被批草率,中医被说耽误时机。协和医院试图压消息,但纸包不住火,报纸连篇累牍报道,民众对西医的信任跌到谷底。有人翻出梁启超的文章,说他太信西医,害了自己;也有人觉得中医不靠谱,药喝了没用。梁启超夹在中间,成了两边争论的焦点。他继续服中药,也定期回协和复查,但身体每况愈下。医生说肾功能在恢复,让他少操劳,可他放不下教学和写作,常常深夜批改学生作业。 1927年,梁启超病情恶化,卧床时间越来越多。他口述文章,学生代笔,声音越来越弱。1929年1月19日,他在协和医院去世,享年56岁。临终前,他同意解剖尸体,想搞清死因。解剖结果出人意料:死因不是肾病,而是肺部和肋间感染,毒菌扩散导致死亡,和肾脏手术没直接关系。这结果让中西医之争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