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3年,八路军缴获了两挺机枪,却苦于没子弹,几天后一个农民拉来一辆粪车,嘿嘿

1943年,八路军缴获了两挺机枪,却苦于没子弹,几天后一个农民拉来一辆粪车,嘿嘿笑道:“这里面全是子弹。”

1943年7月15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在莒县马鞍山伏击日军运输队,击毙敌军12人,缴获两挺九二式重机枪,这种机枪射程800米,火力凶猛,但配套的7.7毫米子弹与八路军常用的6.5毫米步枪弹不通用。

两挺机枪只剩147发子弹,按正常射速最多能坚持8分钟,支队长张德山眉头紧锁,日军下一轮扫荡在即,没有弹药的机枪就是废铁。

村里的王老三和李二愣听说了这事,两人都是地道的庄稼汉,却对日军驻地了如指掌,三个月前,日军强征民工修建军火库,王老三被抓去干了十五天苦力。

军火库建在县城东南角,距离最近的炮楼280米,王老三记得清楚,弹药仓在最里层,只有两个伪军看守,每晚11点换班。仓库外墙有道裂缝,宽度刚好能容一人侧身通过。

两人商量了三天,决定铤而走险,7月21日凌晨2点,他们摸到军火库外墙。李二愣身材瘦小,先钻进裂缝探路,发现里面堆着30多箱机枪弹,每箱250发。

王老三在外面放哨,李二愣搬出了6箱弹药,总重180斤,两人用麻袋分装,赶在天亮前撤回村里。这1500发子弹足够机枪连打三场硬仗。

运输是个大难题,从村子到八路军驻地要经过两道日军检查站,搜查严密,王老三想起一个主意,他家有辆独轮粪车,平时给地里送肥料。

两人将粪车彻底清洗,在底部铺上油布,把弹药整齐码放,再盖上厚厚的羊粪,7月的天气炎热,羊粪发酵产生刺鼻臭味。

第二天一早王老三推着粪车上路,李二愣跟在旁边,路过第一个检查站时,日本兵远远闻到味道就摆手让行,连例行询问都免了。

第二个检查站的伪军班长认识王老三,知道他常年挑粪卖钱。“又去城里收粪?”班长捏着鼻子问,王老三憨笑着点头:“收了三车羊粪,臭得很。”

下午3点,粪车抵达八路军临时驻地,当王老三掀开羊粪,露出下面黄澄澄的子弹时,机枪连的战士们都愣住了,连长刘铁柱激动地握住王老三的手:“老哥,这是救命的宝贝啊!”

这批子弹在8月12日的守城战中派上了大用场。两挺九二式机枪火力全开,日军三次冲锋都被打退。敌军指挥官纳闷:八路军的重火器哪来的这么多弹药?

类似的民间智慧在抗日战场上层出不穷,河南林县的铁匠老孙,专门给八路军修理缴获的日式步枪,他能用废铜烂铁打出合格的撞针。

山西平遥的绣娘们更巧妙,她们将情报绣成花鸟图案,一朵牡丹代表日军一个中队,几只燕子表示敌军数量,看似寻常的刺绣,实际暗藏军事机密。

河北赵县的石匠们给日军修炮楼时,故意在夯土里掺入谷糠和麦秸,这些植物纤维看似能增强墙体韧性,实际会在干燥后形成空隙,大大降低抗冲击能力。

八路军攻打这些炮楼时发现,平时需要数枚手榴弹才能炸开的墙体,现在一发迫击炮弹就能轰出大洞,日军工程师检查后百思不得其解。

晋察冀边区的邮递员老马,专门负责传递八路军的秘密信件,他将情报写在极薄的桑皮纸上,卷成细条塞进鸽子腿上的竹管里,一旦遇到盘查,立即放飞信鸽。

最绝的要数胶东半岛的渔民们,他们在海边挖了无数地洞,专门藏匿八路军伤员和物资,洞口用海草和礁石伪装,从外面根本看不出痕迹,日军搜山无数次都一无所获。

这些土办法看似简陋,却处处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没有高深的军事理论,靠的就是对敌情的仔细观察和因地制宜的灵活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