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670年,吐蕃名将钦陵斩杀10万唐军,唐军主帅薛仁贵派使求和说:“我一生征战几十

670年,吐蕃名将钦陵斩杀10万唐军,唐军主帅薛仁贵派使求和说:“我一生征战几十年没有打过败仗,今日希望求你放过被困的唐军。”论钦陵虚心回信说:“你们将帅不和,才成就了我的威名。” 670年,唐高宗李治憋着一口气,想夺回西域的地盘,顺便帮吐谷浑复国。这可是个大工程,关系到唐朝的西北边疆稳定。于是,他点了薛仁贵当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带着10万大军杀向吐蕃。这时候的吐蕃可不是好惹的,论钦陵掌舵,继承了他爹的军事天赋,文武双全,带着40万大军,早就盯着唐朝的动静了。 薛仁贵这人,出身寒门,靠着一身武艺和胆识,在唐朝混成了顶流将领。当年“三箭定天山”,直接把突厥吓得不敢吱声,名声响遍四方。可这次大非川之战,他碰上了硬茬。10万唐军听着挺唬人,但跟论钦陵的40万比起来,人数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更要命的是,薛仁贵和手下将领关系闹得挺僵,指挥起来乱七八糟。 大非川这地方,地形复杂,吐蕃军熟悉得很,论钦陵直接摆开40万大军,把唐军围得死死的。唐军这边呢,10万人马虽说训练有素,但将帅不和,调度失灵。论钦陵抓住机会,一通猛攻,唐军扛不住,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几乎全军覆没。薛仁贵没办法,只能派人求和,硬着头皮写信说:“我打了一辈子仗没输过,今天求你放过我的人。”这话听着挺倔,其实透着无奈。 论钦陵收到信后,回了一句特扎心的话:“你们将帅不和,才成就了我的威名。”这话不光是嘲讽,还真说中了唐军的软肋。论钦陵不是啥阴险小人,就是个能打仗的实干家。他看透了唐军内部的毛病,知道这仗赢得不全靠自己牛,而是唐军自己先乱了阵脚。吐蕃这边靠着人数优势和地形,再加上论钦陵的指挥,胜得一点不意外。 为啥唐军输得这么惨?先说人数,10万对40万,差距太明显,硬拼就吃亏。再说地形,大非川是吐蕃的地盘,唐军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补给线还拉得老长。最关键的,还是论钦陵点的那句“将帅不和”。薛仁贵虽然厉害,但他和副将们关系不好,指挥不统一,仗还没打完,内部就先吵翻了天。反观吐蕃,论钦陵一手抓军权,队伍拧成一股绳,战斗力自然高出一截。 论钦陵赢了这仗,秘密其实没啥玄乎的,就是抓住了唐军的弱点。他有40万大军,人数碾压;他熟悉地形,占尽优势;他还看准了唐军内部的矛盾,趁乱猛攻。说白了,这仗打得是实力加脑子,论钦陵没啥花里胡哨的阴谋,就是实打实把唐军耗垮了。唐朝这边呢,内部问题暴露得太彻底,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大非川之战后,唐朝在西域的计划泡汤了,吐谷浑复国的事也黄了。吐蕃趁势崛起,成了唐朝西北的心腹大患。这仗不光是军事上的失利,还让唐朝内部矛盾彻底暴露出来。薛仁贵虽然保住了命,但名声多少有点受损。论钦陵呢,靠这场胜利,吐蕃的地位更稳了,后来的唐蕃博弈也多了几分底气。

评论列表

倚天照海
倚天照海 4
2025-07-26 11:34
大非川之站是大唐经营西域的重大挫折,薛仁贵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虽然按史书说,主要责任不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