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八九十年代的校办工厂现在都销声匿迹了,是因为集体企业吃大锅饭导致倒闭的吗?我觉得

八九十年代的校办工厂现在都销声匿迹了,是因为集体企业吃大锅饭导致倒闭的吗?我觉得倒闭的原因不是那么简单。下面,以我家乡的两个校办工厂为例进行分析。 一中的校办工厂是生产卫生纸的,不是从头到尾生产,而是完成安装打包这一环,建于80年代中期。那时候,哪怕县城里,擦屁股还是从木片开始转型到使用卫生纸。因为这样的厂家少,所以生意非常好。不过,没过几年就一落千丈了。因为县里很快有几家这样的私人工厂。更要命的是校办工厂的工人是教师家属,一天工资要两三元,否则难以维持生计。私人工厂经常招农闲时没事可干的农民工,薪水可以差不多少一半。私人的工厂成本明显低,产品售价也低,校办工厂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这校办工厂就办不下去了。 二中的校办工厂是印刷厂,办得比一中的晚一点。刚开始,生意不太好,学校很多试卷都是油印的,单位一般的资料也都是油印的,舍不得花钱印刷。然而从九十年代开始,印刷厂马上火红起来。油印试卷被淘汰,很多单份正规文件,哪怕只有几十份的,都拿来印刷,这样才显得正规。校办工厂效益好到怎样呢?本来它是用来安排教师家属就业的,但是这些家属的工资比教师还要高。我亲眼见到一个教师要求调到校办工厂做推销员,被校长一口拒绝,说校办工厂不缺推销员。这样的情况持续到几十年代末,电脑打印、复印普及,传统的印刷就没有竞争力了。二千年初,这家校办工厂也关门大吉了。 从这些校办工厂的兴起到没落,我认为主要是负责人没有意识到,没有抓住市场的变化。 校办工厂最成功的应该是娃哈哈,靠生产保健品,教育局背书向学生推销起家,但是宗庆后知道这方法不是长久之计,即使转型为大众饮品,才有后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