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没上过大学,连高中都没毕业的黑龙江农民,拒绝300万美元的挖角,攻克了让美国、日本专家,研究几十年都没解决的农业难题!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1年元宵节的山东寿光,寒风卷着爆竹碎红扑打窗棂。 姜向涛踹开废弃仓库木门时,骗子正蜷在蛛网下啃冻硬的馒头。 这个卷走他43箱"金皇后"西瓜种的男人,原是负债百万的同行。 "种子全抵给农户了!" 高某的哭嚎让姜向涛举起的铁锹停在半空。 返程列车上,黑龙江汉子望着窗外返青的麦田,怀里女儿大学录取通知书烫得心口发疼——学费还差三千八,而仓库角落里堆着被老鼠啃过的种子袋。 命运的转机比瓜藤蔓延更快。 开春后电话响得炸耳,山东河北的瓜农争抢"高氏魔术种"。 姜向涛这才知道,骗子抵债的种子竟种出亩产万斤的瓜田。 更神奇的是有个寿光老农留了心眼,把"金皇后"与本地瓜嫁接,种出纹路如凤凰展翅的新品种。 包装袋上姜向涛的手机号,阴差阳错成了行业热线。 最传奇的伏笔早在1998年埋下。 六岁儿子在制种田追蝴蝶时,突然揪住株不开雄花的怪藤: "爹!这瓜害羞!" 姜向涛守了九十天秋霜,用138粒金贵种子叩开全雌西瓜的奥秘,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 "雌花率100%,需异株授粉,疑似隐性基因..." 2005年冬,三亚南繁基地的台风夜见证薪火相传。 73岁的吴明珠院士顶着十级风,把最后捆棕绳全扎在姜向涛的瓜棚上。 她的十六棚西域哈密瓜母本被刮得七零八落,却摸着幸存的全雌西瓜苗笑出泪花: "小姜你看,老天疼实诚人!" 翌年美国瓜类权威杰克来访,盯着无雄花西瓜连测三次糖度: "11.2!上帝啊这甜度不科学!" 吴老拍掉姜向涛肩头的泥: "这才是中国育种的钢骨!" 孟山都的诱惑来得猝不及防。 2007年英国代表把合同摊在田埂: "三百万美金买断专利。" 姜向涛抓起把红土搓掉指缝绿汁: "这手艺是黑土地喂大的。" 五年后孟山都高管带着空白支票再来,他正给新育的全雌哈密瓜人工授粉,花粉沾满睫毛: "等育出顶好的种,要白送给国家。" 今年惊蛰,72岁的姜老仍在育种站板房栖身。 晨雾未散,他拎着德国进口测糖仪钻进瓜棚,胶鞋陷进春泥。 当仪器跳出11.5的数字,老人突然孩子般奔向助手: "甜过初恋!能上奥运国宴了!" 棚外停着锈迹斑斑的大金鹿自行车,车筐里泛黄的笔记本被露水洇湿——扉页是1998年的誓言: "让五大洲啃上中国瓜。" 最新页却添着钢笔画:地球仪上爬满瓜藤,藤蔓结出五星图案。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他的二十余载“南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