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2年,吴三桂与八旗悍将单挑。吴三桂年轻力壮,胆略十足,斩下对方首级,然后从容突围,不愧是猛将。 说起吴三桂,很容易想到三藩之乱,清朝许多大臣有了划江而治的想法。若非吴三桂年事已高,中途病逝,康熙未必赢得了他。 吴三桂的为人,确实不咋地,但此人是一代猛将。吴三桂敢叫板清朝,因为他从一开始就不怕八旗,只是明朝糟糕的财税问题,让关宁军无所适从。 1632年的辽东战场,24岁的吴三桂打出了自己的威名。吴三桂与八旗悍将单挑,成功斩下对方首级。 吴三桂与八旗悍将单挑的事迹,收录在《平吴录》中,这是一部研究吴三桂生平的重要史料,价值很高。 1632年,祖大寿坐镇辽东,吴三桂与父亲吴襄一起跟着舅舅抗击八旗。此时,吴襄是参军,明朝中层将领。 吴襄率500骑兵去侦查敌情,与八旗主力发起遭遇,明军被包围起来。吴襄血战突围,无奈都以失败告终。 父亲被包围,吴三桂心急如焚,赶紧跑来找祖大寿,哭着说:父亲陷入重围,希望能发兵救援,让我们父子团聚。 吴襄被包围,祖大寿何尝不着急,但清军防备森严,就等着明军进入圈套,祖大寿自然要小心。 史载:“大寿曰: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将安归?” 轻敌冒进,容易遭受埋伏,损失主力,这不是取胜之道。祖大寿不出兵,吴三桂也知道舅舅的难处,内心十分煎熬。 八旗战斗力强悍,且人多势众,已经做好了伏击明朝援军的准备。祖大寿谨慎,吴襄处境更加危急,吴三桂岂能看到父亲遇险呢! 舅舅不出兵,如何是好?吴三桂自己带着20个家丁跨上战马,朝着八旗军阵杀来。 家丁,明朝中后期一种特殊武装,人数不多,战斗力却十分强悍。原因简单,这是将领自己的个人军队,待遇丰厚,舍得下血本,故而十分卖力。 就是这20个家丁,吴三桂冲开了八旗军阵。吴三桂一边策马冲锋,一边弯弓搭箭,八旗兵无不应弦而倒。 冲破八旗阻拦,吴三桂杀入了阵中。八旗悍将见状,立刻策马过来,与吴三桂单挑,准备在格斗中拿下他。 八旗悍将战斗力强,力大无穷,但吴三桂技高一筹,交战时射中了悍将,使其从马上坠落下来。 史载:“自率家丁二十骑突出入重围,射中红旗,王子坠地。” 这位悍将,居然是“王子”,应该是部落首领的儿子或者是爱新觉罗宗室,地位非同一般,身边护卫也很强。 吴三桂能射中红旗,证明他已经攻入了八旗军的中间,与父亲吴襄相互策应。 悍将坠落下来,便佯装受了重伤,躺在地上不起来。吴三桂缺乏经验,认为对方已经阵亡,便打算斩下首级,回去立功。 谁知,八旗悍将使诈,吴三桂猝不及防,被反手砍伤鼻梁,流血不止。 吴三桂忍着剧痛,却依然冲上去,斩下对方首级,然后才从八旗军的旗帜上扯下一块布,包裹面容,拿着“王子”首级去找父亲。 史载:“桂中鼻,血流被面;卒斩其首,携之归。” 鼻子受了重伤,却依旧斩杀悍将,然后跟父亲吴襄回合,杀出重围,吴三桂的确很猛。 吴三桂救父亲,人之常情,但吴三桂之勇猛与强悍也是有目共睹。 八旗真的很强吗?答案是肯定,但不意味明军就打不赢,家丁就可以打败八旗。 丰厚的待遇,加上将领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明军也非常能打,八旗不一定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