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多是“拖”出来的,出现3种迹象,肠道已“病”得不轻 肠癌早期症状隐匿,许多人因忽视不典型表现而延误治疗。当身体出现以下3种“非典型”信号时,需警惕肠道已亮起红灯: 1、排便习惯“乱套” 若原本规律的排便突然“改道”,比如从每天1次变为3-4次,或长期便秘者突然腹泻,且持续2周以上,可能是肠道肿瘤刺激肠黏膜,导致蠕动异常。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里急后重”感——总想排便却排不净,这常被误认为是“吃坏肚子”,实则是肿瘤堵塞肠腔的预警。 2、大便“变细变扁” 正常大便呈圆柱形,若近期发现大便变细如铅笔,或表面有凹痕、压迹,可能是肠道内长了肿物,挤压粪便所致。这种变化易被误认为“痔疮”,但痔疮通常伴随便血,而肠癌引起的大便变细多无疼痛,需通过肠镜排查。 3、贫血却“找不到原因” 肠道肿瘤慢性出血时,血液会随粪便排出,长期失血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若未出现腹痛、黑便,仅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易被误认为是“营养不良”或“过度劳累”。中老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贫血,务必检查粪便潜血和肠镜。 肠癌防治关键在“早”,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别让小信号拖成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