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没人要了,中国不接盘! 国际奥委会五年内三次邀请中国办夏季奥运会,结果咱们都婉拒了。 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会儿,全世界都在夸咱们办得好,那时候办奥运会就像开一家网红店,能带来好多客人,还能提升整条街的档次,可现在呢?奥运会这个"网红店"有点过气了。 看看最近几届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那些漂亮的场馆都荒废了,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延期,预算直接翻倍,巴黎为了2024年奥运会,只能凑合着用老场馆,这就像开饭店,以前是装修越豪华越好,现在大家都讲究"实用主义"了。 有内部人士算过账,现在就算办个"精简版"奥运会,最少也得花个120-150亿美元约合800-1000亿人民币,这还不算修地铁、建酒店这些配套费用,想想2008年咱们花了420亿美元,现在虽然能省点,但还是个天文数字。 以前咱们办奥运会,就像给全世界发张"名片",告诉大家中国发展得不错,现在呢?中国的高铁、5G早就世界闻名了,不需要再靠奥运会打广告了。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现在要是哪个城市说要申办奥运会,老百姓第一个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担心——"这钱花得值不值?"复旦大学做过调查,78%的人反对自己城市办奥运会,主要就是怕浪费钱。 想想也是,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家门口的学校、医院修得好不好,而不是那些可能只用两个星期的体育场馆,就像现在年轻人买手机,更看重实用功能,而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黑科技"。 其实不光中国,现在全世界都对奥运会这个"大单子"有点犹豫,2024年奥运会只有巴黎和洛杉矶两个城市报名,2028年奥运会干脆直接"指定"给洛杉矶了,2032年更夸张,只有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一个城市申请,相当于"免试入学"。 现在办奥运会都得讲究"省钱妙招":巴黎打算把比赛场地分散到全国各地,洛杉矶承诺97%用现成场馆,澳大利亚更是打出了"低碳奥运"的旗号,这感觉就像以前请客吃饭必须去五星级酒店,现在大家都觉得"家宴"也挺好。 面对这种情况,国际奥委会也在想办法改革,听说他们正在考虑几个方案:让几个国家合办、减少比赛项目、建几个永久性的奥运场馆轮流用,这就像以前开连锁店必须自己买店面,现在都改"共享店铺"了。 咱们中国也在探索新路子,像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都是提前想好了场馆以后怎么用,杭州奥体中心在亚运会前就找好了"接盘侠",保证不会闲置,这就跟买房一样,不光要考虑买得起,更要想清楚以后怎么用。 国连奥运会都不办了,是不是不够强大?其实恰恰相反,这说明咱们更有自信了,2008年那会儿,咱们需要向世界证明"我能行",现在咱们考虑的是"值不值",就像一个人年轻时候喜欢买名牌撑场面,等真正有钱了反而更看重实用性。 现在的奥运会确实有点尴尬:花钱多、风险大、回报还不确定,中国能三次拒绝,说明咱们会算账了,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这就像做生意,不是所有大单子都值得接,关键要看性价比。 说实话,我觉得奥运会确实该改改了,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看电竞、极限运动这些新项目,传统奥运项目的吸引力在下降,东京奥运会期间,网上的讨论热度还不如一些网红直播。 建议奥运会可以学学"互联网思维",搞轻资产运营:核心比赛保留,那些没人看的项目可以精简,开闭幕式可以搞成线上嘉年华,场馆尽量用现成的,这样既能省钱,又能跟上时代。 中国这三次拒绝,其实给全世界提了个醒:再好的活动,如果变成"面子工程",迟早会被淘汰,现在大家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不是虚头巴脑的"国际形象"。 最后说句实在话:与其花几百亿办奥运会,不如多建几所学校、医院,毕竟老百姓的获得感,比什么国际荣誉都实在,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