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3年,时任张闻天助手的杨尚昆因为公事,特意去拜访了刚从福建回来的毛主席。两

1933年,时任张闻天助手的杨尚昆因为公事,特意去拜访了刚从福建回来的毛主席。两人交谈甚欢,在得知杨尚昆是四川潼南人的时候,毛主席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四川有一位杨闇公,你知道吗?”

杨闇公,原名杨尚述,1898年出生在四川潼南一个地主家庭。家里有数千亩良田和好几座大宅子,日子过得挺滋润。他爹杨淮清是个开明的人,觉得读书比啥都重要,给家里每一房都请了私塾先生。杨闇公小时候跟着启蒙老师吴仲儒学《四书》《五经》,老师还顺带讲点《水浒传》《说岳全传》的故事。这让小杨闇公对英雄豪杰特别向往,脑子里早早就埋下了仗义行侠的种子。 到了清末民初,社会风气变了,杨家新一代也受到新思潮的冲击。杨闇公的大哥杨剑秋和堂兄杨宝民都跑去闹革命,家里成了革命思想的温床。1913年,杨闇公15岁,考进南京军官教导团学军事基础,打下了点实战底子。1917年,他又漂洋过海去了日本留学,在那儿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这对他来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回国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回国后,杨闇公先加入了国民党,那会儿国共还没彻底翻脸,他觉得这是个能干事的平台。1924年,他跟吴玉章等人一起搞了个“中国青年共产党”,想给年轻人找条出路。1925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一头扎进革命洪流。他在四川忙着组织青年、办学校、搞宣传,还领导了好几次起义。那时候的四川军阀混战,局势乱得像一锅粥,杨闇公却硬是凭着一腔热血闯出一片天。 他干得最出名的事儿是在重庆那边推动革命活动。1926年,他跟刘伯承、朱德这些人一起筹划顺泸起义,想给军阀点颜色看看。虽然最后没成,但这事在四川革命圈子里传开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人有胆有识。可惜好景不长,1927年,他在重庆组织活动时被军阀抓了。面对严刑拷打,他硬是一声不吭,最后英勇就义,时年才29岁。 杨尚昆是杨闇公的弟弟,比他小9岁。哥俩都是潼南人,从小一块儿长大,受的家庭教育也差不多。杨闇公走上革命路后,对杨尚昆影响特别大。杨尚昆后来回忆,哥哥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让他下定决心也要干革命。1926年,杨尚昆也加入了共产党,走上了跟哥哥差不多的路。

1933年,杨尚昆已经是党内骨干,时任张闻天的助手。他去拜访毛主席时,毛主席突然提到杨闇公,估计是听过杨闇公在四川的事迹。毕竟那会儿杨闇公牺牲才6年,他的名字在党内还挺响亮。毛主席问这句话,可能一方面是想了解四川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对杨闇公的一种缅怀。杨尚昆听到这话,心里肯定五味杂陈,毕竟那是他的亲哥哥,也是他革命路上的引路人。 毛主席1933年刚从福建回来,那段时间正忙着总结苏区经验、整顿队伍。他对各地革命的情况特别关心,尤其是四川那种军阀割据的地方。杨闇公虽然牺牲了,但他在四川搞的那些事儿,比如组织青年、领导起义,给共产党在那儿扎根打下了基础。毛主席很可能早就听说过杨闇公的大名,问杨尚昆这个问题,既是考考他对四川革命的了解,也是在感慨那段艰苦岁月里先烈的付出。 再说,杨尚昆是杨闇公的弟弟,毛主席这么一问,也有点拉近距离的意思。那会儿党内斗争复杂,毛主席跟张闻天那边关系微妙,杨尚昆作为张的助手,毛主席可能也想通过这句问话看看他的态度。不管咋说,这句话把杨闇公的历史地位凸显出来了,他不是个小人物,而是革命早期不可忽视的一员猛将。

杨闇公干革命那几年,正赶上国共合作的高潮。他在四川跑前跑后,把一大帮年轻人拉进革命队伍,还办了好几所学校传播新思想。他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真挺让人佩服。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开始大肆抓捕共产主义者,杨闇公也没能躲过去。他被捕后,敌人使尽手段想让他开口,可他愣是没屈服,最后壮烈牺牲。 他的死对四川的革命是个大损失,但也激励了更多人接着干。杨尚昆后来在回忆哥哥时说过,杨闇公用生命证明了革命不是喊口号,是要真刀真枪拼出来的。这话听着简单,可背后是多少血泪换来的啊。 杨尚昆后来成了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他能走到那一步,跟哥哥的影响分不开。杨闇公虽然年纪轻轻就走了,但他点的那把火,一直烧到了后来。这不就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吗?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从一代人传到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