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李瑁,这个被夺走妻子杨玉环的唐玄宗第十八子,于公元775年去世,此时已经是唐代宗

李瑁,这个被夺走妻子杨玉环的唐玄宗第十八子,于公元775年去世,此时已经是唐代宗李豫的大历十年,李隆基已经死了13年,杨玉环死了19年,就是他的哥哥唐肃宗李亨也死了13年。

李瑁,原名李清,生于公元720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武惠妃的儿子。武惠妃在宫中地位显赫,但因之前所生子女皆夭折,玄宗为保李清平安,将他交给兄长宁王李宪抚养。宁王妃元氏视李清如己出,他在宁王府度过了十余年童年时光,被宫人称为“十八郎”。这段时期,他接受了严格的经史教育,奠定了日后作为皇子的基础。 公元725年,五岁的李清被封为寿王,正式回归宫廷。年幼的他展现出过人的礼仪风范,七岁时主动请求与兄弟们一同朝见玄宗,举止得体,赢得父皇赞赏。公元727年,他被遥领益州大都督及剑南节度使,虽为虚职,却显示出玄宗对他的重视。公元735年,他改名李瑁,并获封开府仪同三司,地位进一步提升。 同年,李瑁迎娶杨玉环为妃。杨玉环出身名门,父亲杨玄琰曾任高官,她以绝世容貌和音乐才华闻名。婚后二人生活短暂而美满,但好景不长。公元737年,武惠妃病逝,玄宗悲痛欲绝。三年后,他看中了杨玉环的美貌,不顾父子伦常,决定纳其为妃。为掩人耳目,杨玉环先被令出家为道士,法号太真,随后入宫。这对李瑁无疑是沉重打击,但他只能默默承受。

杨玉环被夺后,李瑁的日子过得如履薄冰。宫廷无情,他的三位兄长——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在737年因武惠妃谗言被玄宗处死。这件事让李瑁意识到,作为杨贵妃的前夫,他随时可能成为宫廷丑闻的牺牲品。为了自保,他选择低调行事,尽量远离宫廷纷争。 公元741年,养父宁王李宪去世,李瑁主动请求为他守孝三年。这不仅表达了对宁王的感恩,也让他得以暂时避开宫廷的猜忌目光。守孝期间,他深居简出,专注于祭祀和悼念,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 公元745年,玄宗为李瑁选定新王妃韦氏。韦氏出身名门,其先祖为隋朝尚书令韦孝宽,虽家族已没落,但家风严谨。韦氏性情温和,与李瑁相敬如宾。同年,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正一品位号彰显其无上恩宠。李瑁得知后,明白自己终于摆脱了那段敏感的过往,性命无忧。他与韦氏的婚姻带来了新的安定,二人育有多子,其中李艾封德阳郡王、李佚封济阳郡王、李佾封广阳郡王,家族逐渐兴旺。

李瑁与韦氏的婚姻为他带来了平静的生活。他专注于家庭,远离朝政,教导子女读书习礼。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安禄山攻陷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李瑁随行。途中,在马嵬驿,士兵哗变,杀死了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并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下令,杨贵妃被缢死于佛堂。李瑁作为皇子,目睹了这一幕,或参与了安抚军心的行动。 公元763年,叛乱平定,李瑁随朝廷返回长安。此时唐朝元气大伤,中央权威衰落,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李瑁选择继续低调生活,谢绝朝政,专注于家族事务。他的子女中,多人获封爵位,女儿也嫁入名门,显示出家族的稳固。 公元775年,李瑁在寿王府去世,享年55岁,时值唐代宗李豫大历十年。玄宗已去世13年,杨贵妃去世19年,兄长肃宗李亨也去世13年。他被追封为太傅,以表彰其皇子身份。李瑁的一生,从失去爱妃的屈辱到乱世中的颠沛,最终在平静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