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一个车夫拉着一口棺材前往根据地,棺材盖没有盖严,腐臭的气味四溢,旁边的战士们捏着鼻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次肯定是运了死人。可当棺材被打开的一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里面不是死尸,而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众人立即围了上去拍手叫好。
那段时期红军的根据地被白军严密封锁,前线的战士们一边得面对极其严峻的生存环境,一边还要为武器和弹药发愁。
按常规的运输方式一旦暴露,就会被敌人轻松截获。就在人们都束手无策时,陈克昌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用一口“臭棺材”,把军火藏在腐臭的内脏下面,通过敌人的检查线。
这个方法乍一听似乎荒诞不经,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棺材死人的象征,谁敢随便碰?可陈克昌深知敌人的心理。
日本人和白军对死人充满忌讳,尤其对尸体和棺材有着天然的恐惧。而且恶臭的味道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的,敌人根本不敢靠近,检查时也只能皱着脸匆匆放行。
那么陈克昌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他先是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四处寻找旧棺材,然后找到了大量腐烂的猪肠和羊肚,这些东西当时战乱四起,没人会在乎。
接着他精心将这些内脏铺在棺材的上面,并用木板隔开,底下藏着的是战斗必需的枪支和弹药。
棺材看似恐怖,却是成功的关键。它既能让敌人避而远之,又能掩藏重要的军火。
陈克昌扮作送葬的车夫,驾车穿过多个敌军的检查站,恶臭扑鼻,每次靠近检查时,他都会故意放慢速度,让那股让人作呕的气味先飘过去。
敌人一闻到那股味道,根本不敢多看一眼,直接挥手示意他赶紧走。一路顺利地进入根据地,武器终于安全送达。
当棺材被打开时,战士们顿时愣住了。以为是死尸的他们,谁也没有料到,里面藏着的是解救他们生死存亡的武器。
那一刻整个根据地都沸腾了,大家围着这口“臭棺”欢呼,几乎是带着泪水抱着枪支,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武器的到来,更是生存的希望。
很多战士眼含热泪,他们知道这些枪和子弹,将是他们继续与敌人搏斗的力量。
而这一次运输也不止一次,陈克昌的“臭棺计”成功了整整两年。他通过这种隐秘的方式,为根据地源源不断地输送武器和弹药,让红军战士们的斗志保持了旺盛的火焰。
每次运送,都是一次生死考验,而每一次成功,也都带来了战局的转折;敌人并非傻子,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逐渐意识到棺材里的“异样”。于是,他们开始要求对所有出城的车辆进行检查,甚至掀开棺材盖来确认。
但是,陈克昌的聪明才智再次让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在棺材的设计上做出了改进,增加了双层底,一层是臭内脏,另一层藏着武器。 陈克昌的故事,成为了根据地的传奇之一,也成了许多战士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每当有人提起那口臭气熏天的棺材时,大家都会笑着回忆那一段让人哭笑不得却又充满希望的历史。
今天我们的日子已经没有那时那么艰难,但回头看这段历史,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深深感动。
这些过往的经历提醒我们:在最黑暗的时刻,往往需要一种非常规的智慧来为生存找到一线希望。陈克昌和他的“臭棺计”正是这种智慧的化身;让我们不忘历史,传承那份坚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