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影过程中久久不能平静,与前后左右的邻座一起多次流泪。影片结束后,看到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更是泪奔。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小朋友,坐在座位上认真且虔诚地盯着片尾字幕,那一刻,这部电影的意义被放大和彰显。
相机像坦克,胶卷是子弹,《南京照相馆》以电影的形式阐释“影像作为历史证据”的现代意义。
二战期间日军的恶行是真,吉祥照相馆也有真实原型。15岁学徒罗瑾冒死加印日军暴行照片并制成相册,封面绘“滴血的心”与“耻”字;相册失踪后被吴旋发现,藏于毗卢寺佛像腹中,保存至抗战胜利,二人接力守护的相册成为南京审判战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1937年日军在南京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展示所谓的“战利品”,而今都是“犯罪铁证”。电影《南京照相馆》承接了这份传递,也以电影独有的魅力对此进行艺术处理,既有历史真实,也有艺术真实。
历史没有过去,证据也一直存在。即便在三年前的2022年,我们还曾见证并在互联网上共同参与了“埃文·凯尔相册事件”——美国典当行老板公开日军侵华相册引发国际关注。
我们常说“重要的不是历史发生的年代,而是历史讲述的年代”,时至今日,我们为什么还要铭记历史,是因为还有很多人不肯承认真相。
《南京照相馆》揭示了舆论战的本质——历史叙述权即话语权,这也喻示着这部电影会成为“二战叙事”的里程碑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