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青海研学记:科技助力复兴华章

7月15日至22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青海研学团”师生一行赴青海开展研学活动。来自澳门的青少年走进青海省博物馆、青海民族大学、原子城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青海湖等地,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与多元文化,聆听先辈们的奋斗故事,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深化对国家的认同与热爱。本网将陆续摘取部分澳门青少年研学活动的心得和感悟,与读者分享。 当我坐在车上,窗外青葱翠绿,偶尔绵延出数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群,更有群山环绕,与蔚蓝的天空相互交织。车辆驶过宽阔公路,在茫茫的自然景观中,我也注意到不少太阳能板的街灯,科技正在这片土地上谱写着新的和声。 图为范颂言(左)和朋友在贵德国家地质公园 摄影:邹慧 自从踏上这趟青海旅程,我仿佛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蜕变历程。这也让我想到了澳门,不论是南方的高楼耸立,还是北方的山河壮丽,科技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们到访了原子城纪念馆。1945年,美国向日本扔下的两颗原子弹让我们看到了发展核武器的必要性。于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决定在青海的金银滩——一片远离尘嚣、水源丰富、空间广阔的草原,建立首个核武基地。感谢每一位金银滩上的居民,他们响应号召,迅速搬迁支援国家建设;感谢二二一厂的工作人员隐姓埋名,曾经有一对夫妻同在厂区工作,但多年来仅凭书信来往,最终在庆功宴上才相见重逢;感谢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的科学家们,他们以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换取了国家安全。 今天,青海在清洁能源的科技事业上奋进努力。我们参观海南州光伏产业园,由太阳能板组成的“蓝色海洋”令人震撼。海南州的光伏产业园注重生态、生产与生活共赢,成果显著。 图为研学团成员在海南州光伏产业园合影 摄影:冯重霖 人才,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一环;学校,正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从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发展成青海民族学院,再到现今的青海民族大学,每一步背后都是莘莘学子和优秀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也见证了这片高原教育薪火的传承。 作为澳门青年,我深知澳门由一个小渔村发展到现在的繁华都市绝不容易。即将步入大学的我,更应紧跟时代步伐。澳门正持续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四大重点产业发展,而我的使命是拓宽视野,努力寻找能贡献所长的舞台。 青海和澳门的成长轨迹虽异,但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缩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弘扬爱国精神,共同谱写中华民族复兴的精彩篇章。(中国西藏网 文/圣保禄学校学生范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