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扩大车队数据量驱动AI进化,免费标配智驾,有什么问题?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就是这样卷出来的吗?博世为什么急着批评智驾“免费”呢?
新势力狂卷智驾提升智能化渗透率实际上动的是传统车企的蛋糕(博世最大的利益所在),另外蔚小理智驾实际上并没有免费,只是智驾收费没有单独收费而是在车价里,这样减少了顾客的选择难度,更有利于智驾的普及
起因:7月27-28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直言,高阶智驾技术绝不能免费推广到所有车型,否则会带来“灾难”。他拿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付费模式举例,说这是给中国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典范——FSD售价约6.4万元,用户买单是因为它提供了极致性能、安全和舒适体验。 吴永桥强调,智驾研发是汽车史上最复杂的工程,需要巨额投入,如果全免费,不仅企业收不回成本,还会引发市场内卷,阻碍创新。 他呼吁中国汽车智能化产业学特斯拉和华为,别再搞“智驾平权”免费发放,得通过收费来实现可持续。
为什么博世这么急?博世作为全球顶级零部件供应商,燃油车带来的业务量,占其收入的绝大部分,博世也在智驾领域投了重金(传感器、芯片、算法等),但中国市场竞争太猛,新势力车企像小米、理想、蔚来等常把NOA(导航辅助驾驶)作为标配(不单独收费),卷得飞起。这导致像博世这样“既得利益者”利润摊薄,智能化革命动力不足
但若因为不符合自身利益,就把“免费”一棒子打死,太绝对化。中国市场和美国不同,竞争白热化,新势力等把城市NOA标配,正是抢占市场的杀手锏。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销量爆棚,用户数据反馈海量,加速技术迭代。
吴总说免费是“灾难”,但现实是免费拉低门槛,促进智驾渗透率从10%飙到30%以上。如果全收费,许多入门用户体验不到智驾的好处,市场普及就慢了——这岂不是另一种“灾难”?
因此:免费不是敌人,而是新势力的基础策略。
另外,请不要高估用户付费意愿,忽略实际数据。吴总认为用户会为“极致体验”高额买单,但特斯拉FSD即使是在北美,满血版FSD每个月只要99美元,订阅率才20%左右,许多车主觉得不值或等免费升级。
在中国,消费者更敏感,调研显示,超半数人只愿为高阶智驾付1-2万,6万+的FSD模式难推广。尤其限牌城市,用户更看重整体性价比。如果强制收费,可能会流失用户,转向油车或低端电车。
因此,中国智驾付费不能动不动就学特斯拉,不能一刀切。
可以学学华为:基础智驾免费,高阶订阅或分期,结合用户反馈动态调整。
另外,博世作为Tier1巨头,说免费会祸害行业,但其实他们自己也受益于中国车企的规模订单——免费推广扩大市场蛋糕,大家都吃饱。
吴总夸特斯拉FSD“断代领先”,说的是国外
其实在国内,内华为,小鹏,理想,蓝山高山元戎启行等,靠数据驱动的AI技术,在中国区域,带来了不同场景更加适合本地化的超值体验
如果全学特斯拉付费,导致销量方面受了影响,车队的数据量下降,如何用更大的数据,去驱动更大规模参数的模型,去与特斯拉fsd这样的强劲对手去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