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荆江评论:为烈日下的坚守者撑起一片关爱绿荫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孙大发)当持续的高温炙烤着街道,柏油路面升腾着热浪,在城市运转的每一个环节,有一群人正把自己裹进密不透风的工作服,坚持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是凌晨扫净街巷的环卫工人,是顶着烈日穿梭小区的快递员,是浇筑城市高度的建筑工人,更是为市民送去便利的外卖骑手……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汗水浸透衣衫又被烈日烤干,在这座城市的最平凡角落,书写着最动人的劳动史诗。关怀爱护这些高温下的坚守者,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一座城市文明高度的真实刻度。

对户外劳动者的关爱,正化作具体的清凉举措,在荆州各地落地生根。荆州市出台三大举措,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劳动保护措施,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力度,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撑起“保护伞”;荆州中心城区开放137个纳凉点,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避暑休憩服务;沙市区“爱心驿站”里,空调、冰箱、应急药品柜成了标配;荆州区建筑工地错峰施工,精准避开午后高温时段;开发区物流园区里,企业自发设置冰柜,持续供应冰镇饮品;石首市“清凉驿站”,随时为歇脚的劳动者敞开大门……这些举措背后,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动作为。当政策善意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清凉,这便是城市民生答卷中最具象、最温暖的注脚。

对户外劳动者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清凉举措上,更升华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荆州主流媒体开设“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专栏,讲述平凡岗位的不凡故事;街头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的公益短片,传递着城市的敬意;商场大屏里展示的建筑工人笑脸合集,定格劳动之美,致敬奋斗力量……当一座城市愿意为劳动者弯腰,真诚礼赞每一位辛勤的劳动者,它的文明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这份精神认同与尊重,比任何物理降温都更能抚慰人心。

对户外劳动者的善意,是涌动在街巷的“清风”,城市温度在细微之处悄然流淌。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预留的靠窗座位,小区居民给快递员递上的一张纸巾,车主在路口多等外卖骑手的那几秒……这些微小的善意,比空调更能驱散疲惫,比冰水更能滋润心田。因为劳动者最需要的,从来不仅是一份清凉,更是“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的温暖。

高温仍在持续,坚守未曾停歇。我们或许无法替户外劳动者分担工作的辛劳,但可以用理解替代苛责,用善意温暖人心,用行动传递敬意。因为每一个在酷暑中奋斗的身影,都在为这座城市的美好添砖加瓦。致敬他们,就是致敬劳动本身;呵护他们,就是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