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希灵火了!Pre-A轮融资曝光,赛马资本看中它哪点?

今天创投圈炸了个不大不小的惊雷——希灵,这家名字听着像“仙灵”“精灵”的公司,悄默声拿了千万级Pre-A轮融资,领投的还是专搞“赛马”的赛马资本。先别撇嘴说“千万级算个啥”,这年头能从资本口袋里掏出真金白银的,要么是祖坟冒青烟,要么是手里攥着硬通货。你以为资本还是前几年那个“人傻钱多速来”的冤大头?错了!现在的投资人比丈母娘挑女婿还挑剔:没数据的不看,没壁垒的pass,连创始人穿西装打领带都可能被嫌“不接地气”。希灵到底是哪路神仙?Pre-A轮就敢喊“千万级”,赛马资本又看中了它哪块肥肉?咱今天不扯虚的,就掰开揉碎了说:这钱从哪来,要到哪去,背后藏着多少创投圈的新门道。

一、先搞懂:“千万级Pre-A轮”现在是个什么概念?

要聊希灵这事儿,得先搞明白一个问题:Pre-A轮拿千万级,到底是“捡到宝”还是“常规操作”?

搁5年前,你跟投资人说“我要融Pre-A轮,目标千万级”,人家能把咖啡喷你脸上:“小伙子,做梦呢?Pre-A轮是啥?是天使轮之后、A轮之前的‘过渡轮’,说白了就是‘天使轮钱花完了,A轮又够不着,只能再讨点续命钱’。那会儿Pre-A轮普遍就三五百万,能到800万就算‘天选之子’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2023年到2024年,创投圈有个特别明显的变化:早期融资“门槛涨了”。就像房价,以前觉得“五环内5万一平太贵”,现在一看“六环外都6万了”。为啥?因为钱少了,人精了。

前几年资本泛滥的时候,天使轮就能砸进去两三千万,创始人拿着钱先换办公室、涨工资,甚至买辆特斯拉充门面,美其名曰“提升公司形象”。现在呢?天使轮能给你200万就不错了,还得签“对赌协议”:6个月内用户数达不到10万?股权回购!1年内没盈利?创始人滚蛋!

所以现在的“千万级Pre-A轮”,含金量跟以前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它至少说明三件事:第一,希灵的天使轮花得值,数据肯定漂亮——要么客户签了不少,要么营收跑起来了,空口说白话肯定拿不到钱;第二,赛马资本不是“瞎投”,肯定做过尽调,觉得这公司“死不了”,甚至能长成“独角兽”;第三,希灵所在的赛道,现在是资本眼里的“香饽饽”,不然凭啥给这么多?

二、希灵是谁?别猜了,它大概率踩中了“硬科技”的风口

有人可能会问:“希灵?没听过啊,是不是哪个富二代瞎搞的公司?”还真不是。能让赛马资本掏千万的,背后肯定有“硬货”。

虽然官方没披露具体业务,但从“希灵”这名字和当前融资热点猜,八九不离十是“硬科技”赛道——要么是AI、大数据,要么是智能制造、企业服务,总之是能“落地”、能“赚钱”、能“扛揍”的领域。

为啥这么说?你想啊,现在资本躲哪些赛道躲得跟躲瘟神似的?消费、文娱、元宇宙。前几年追消费的,现在坟头草都三尺高了;追元宇宙的,连PPT都懒得更新了。反倒是硬科技,比如AI垂类应用、工业软件、机器人,成了资本的“新欢”。

就拿AI来说,前两年都在炒“通用AI”,什么大模型、生成式AI,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呢?烧钱如流水,盈利看不到头。现在投资人学乖了:“别跟我扯什么‘改变世界’,先告诉我你能帮哪个行业降本增效?能赚多少钱?”所以“垂直领域AI”火了——比如帮工厂做质检的AI、帮医院看片子的AI、帮物流公司优化路线的AI,这些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客户愿意掏钱,资本才敢下注。

希灵如果真是做这类业务的,那就能解释通了:它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卖产品”。可能已经有几个标杆客户了,比如某汽车厂用了它的AI质检系统,不良率降了30%;某医院用了它的影像分析工具,诊断效率提了50%。这些数据往投资人桌上一摆,比啥都管用。

三、赛马资本:这名字不是白叫的,它真的在“赌赛道”

再说说领投方“赛马资本”。这名字起得就很有意思——“赛马”,顾名思义,投赛道里的“潜力马”,看谁能跑出来。

别以为资本起名字是瞎起的,里面全是门道。比如“红杉”“高瓴”,听着就稳重,适合投成熟期大项目;“真格基金”,徐小平老师的风格,敢投早期“野路子”;“赛马资本”,一听就带着点“赌性”——找个好赛道,撒一把种子,看哪匹马能先冲线。

那赛马资本为啥挑中希灵这匹马?我猜它看中的不是“希灵现在多厉害”,而是“希灵所在的赛道未来有多宽”。

举个例子:假设希灵做的是“工业AI质检”,那这个赛道有多大?中国制造业企业几千万家,每家工厂都有质检环节,以前靠人工,又慢又不准,现在AI能替代70%的人工,按每家工厂每年花100万买系统算,这就是百亿级的市场。

资本投的从来不是“现在”,而是“未来”。就像你买股票,不会买“现在涨得好的”,而是买“未来能涨的”。赛马资本可能觉得:希灵现在虽然小,但它在“工业AI质检”这个赛道里,技术比同行强一点,团队执行力强一点,只要给它足够的钱,就能快速占领市场,到时候估值翻10倍、100倍,那千万级投资算啥?

当然了,“赛马”也有风险,万一投了个“瘸腿马”呢?但资本不怕,它投10个项目,只要有1个跑出来,就能把另外9个的亏损全赚回来。这就是创投圈的“幸存者偏差”——你只看到希灵融资成功,没看到它同赛道有10家公司已经倒闭了。

四、钱要怎么花?希灵的“花钱指南”里藏着生死密码

融资到账后,创始人第一件事是啥?换办公室?涨工资?买豪车?别笑,还真有公司这么干。但希灵要是想走远,这千万块钱得花在刀刃上。

我猜它的“花钱计划”大概率是这三件事:

第一,砸研发。硬科技公司,技术是命根子。现在竞争对手肯定盯着呢,你不进步,别人就把你超了。比如希灵做AI质检,算法得迭代吧?模型得优化吧?万一客户说“我要检测更复杂的零件”,你拿不出新功能,客户转头就找别人了。所以这钱至少得拿出40%投研发,招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把技术壁垒筑得高高的。

第二,拓市场。光有技术不行,得让更多人知道你。以前可能只在华东地区有客户,现在得去华南、华北跑一跑;以前只服务汽车行业,现在得试试电子、机械行业。怎么拓?招销售团队,参加行业展会,甚至给潜在客户免费试用——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前期“烧钱换客户”是必须的。

第三,补短板。早期公司往往“偏科”:技术强的,销售弱;销售强的,管理乱。融资到账后,得把短板补上。比如招个有经验的COO(首席运营官)管公司运营,招个CFO(首席财务官)准备下一轮融资的财务数据,甚至请个法律顾问,别到时候因为合同问题吃大亏。

千万别学某些公司:融资到账就飘了,创始人天天上综艺、拍杂志,员工工资翻倍,结果钱花完了,业务没进展,下一轮融资找不到,只能卷铺盖走人。记住:Pre-A轮只是“幼儿园毕业”,后面还有小学(A轮)、中学(B轮)、大学(C轮)等着呢,现在就“躺平”,早晚被淘汰。

五、创投圈变天了:以前“赌风口”,现在“看耐力”

希灵这事儿,与其说是“一个公司的胜利”,不如说是“创投圈新规则的缩影”。这两年创投圈最大的变化,就是从“赌风口”变成了“看耐力”。

前几年资本啥样?跟追明星似的,哪个赛道火就往哪扎。2015年追O2O,2018年追区块链,2021年追元宇宙,2022年追ChatGPT……结果呢?O2O死了90%,区块链成了“传销代名词”,元宇宙凉了,连ChatGPT都开始裁员了。

现在投资人终于醒悟了:“风口都是虚的,能活下来才是真的。”所以他们开始看“耐力”——看公司能不能“省钱”(成本控制能力)、能不能“赚钱”(盈利能力)、能不能“扛揍”(抗风险能力)。

就拿“省钱”来说,以前创始人说“我们要快速扩张,今年招500人”,投资人觉得“有魄力”;现在投资人会问:“招500人能带来多少营收?人均产值多少?能不能先招50人试试水?”

再比如“赚钱”,以前“用户数”“GMV”是王道,现在“营收”“净利润”才是硬指标。某投资人朋友跟我说:“现在看项目,先翻到‘财务预测’那页,3年内不能盈利的,直接pass。”

还有“抗风险能力”,以前觉得“公司越大越安全”,现在发现“船小好掉头”。疫情期间多少大公司说倒就倒?反倒是那些专注一个细分领域、现金流健康的小公司,活得比谁都滋润。

希灵能拿到千万级Pre-A轮,肯定是在这几点上都过关了:成本控制得不错,营收有苗头,抗风险能力强。不然赛马资本凭啥把钱投给它?

六、给创业者提个醒:融资不是“终点”,是“起点”

最后,想给所有创业者说句大实话:拿到融资,千万别觉得“功成名就”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我见过太多创始人,融资到账后就飘了:办公室从100平换到1000平,员工从20人涨到200人,每天开会讲“战略”,就是不干“实事”。结果呢?钱烧完了,业务没进展,下一轮融资找不到,只能裁员、缩编,甚至倒闭。

记住:资本是“锦上添花”的,不是“雪中送炭”的。它今天投你,是觉得你能帮它赚钱;明天如果你数据差了、增长慢了,它转头就会投你隔壁的竞争对手。

希灵现在拿到了千万级Pre-A轮,接下来6到12个月是“生死期”:钱怎么花,人怎么招,市场怎么拓,数据怎么涨,这些都得想清楚。如果这一步走不好,别说A轮了,能不能活过明年都是个问题。

当然,也不用太悲观。只要方向对、执行强、不瞎搞,希灵大概率能跑出来。毕竟现在的创投圈虽然“严”,但也“公平”——只要你真的在创造价值,就不怕没人给你投钱。

结语

希灵拿千万级Pre-A轮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在创投圈的真相:钱少了,但更聪明了;风口少了,但更实在了;创业者难了,但更清醒了。

如果你是创业者,别羡慕希灵,先看看自己手里有没有“硬通货”:技术够不够强?数据够不够好?团队够不够稳?如果答案都是“是”,那资本自然会找上门。

如果你是普通人,也别觉得这事儿跟你没关系。这些拿到融资的硬科技公司,未来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活:你买的汽车更安全(因为用了AI质检),你去的医院看病更快(因为用了AI诊断),你收的快递更准时(因为用了AI物流优化)。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年头,不管是创业还是打工,都得“手里有活,心里有谱”。别指望“一夜暴富”,踏实做事,才能走得远。希灵的故事才刚开始,咱们等着看它能跑多快、跑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