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大航海沉浸探索VR展“郑和下西洋”于中国航海博物馆启动试运营。
该展览充分运用VR技术,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内开阔的自由移动大空间中,以1:1的比例精准复刻郑和宝船,为观众精心营造了一场自由移动、多角色互动的超写实场景跨时空历史体验之旅。
观众戴上VR眼镜后,便能开启一场奇妙的旅程:既能欣赏到天妃宫前夜空中闪耀的孔明灯,感受祖法儿国的独特异域风情,巡游明代辽阔的海疆;又能近距离观察构造精巧的郑和宝船,了解神机妙算的牵星秘术,见证六百年前的顶尖科技。此外,观众还可操控明朝海军的先进军备,投身于惊险刺激的海战,在千里之外决胜,领略大明王朝以武勇彰显仁恕的天朝国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回溯历史,在1405-1433年间,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奉皇命出航,率领着当时15世纪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远洋船队,穿梭于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广袤海域,访问了东南亚、西亚以及东非的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
近年来,我国对虚拟现实及元宇宙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家明确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纳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范畴。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及国家体育总局这五部门,还联合发布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文化IP与VR技术的结合,为展览行业带来了玩法上的革新。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沉浸式体验手段,正逐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借助虚拟重建和沉浸式交互体验,VR技术不仅为古代建筑和文物的展示提供了新颖的方式,更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广泛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通过VR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复刻数字展品,既有效避免了文物因过度曝光而受损,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化保护与发展,又尽可能地保障了游客的游览体验。VR技术所营造的身临其境的传播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受众范围,特别是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和参与。
此前,国风深海主题VR沉浸式展览《深海奇遇》在青岛精彩亮相。该展览通过“扬帆起航”“海错奇观”“海天幻境”“碧海归墟”四大奇幻场景,带领观众领略了一个光怪陆离、神秘莫测且趣味十足的海底奇幻世界,让观众充分体验到了海洋里的“中国式浪漫”。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