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的全球港口交易出现关键转折,核心调整与进展如下:
一、最新交易架构调整(2025年7月28日公告)
引入内地战略投资者
长和宣布与贝莱德财团的独家磋商期已届满,但仍在协商新方案,拟邀请中国内地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收购财团,成为重要成员。此举旨在调整财团结构,以满足多国监管审查要求(尤其中国反垄断审查)。
交易架构重构
为获得所有监管批准(包括中国、巴拿马等),财团成员组成和交易架构将进行重大变更("新安排")。长和强调需"预留充分时间"达成新方案,并重申未获所有批准前绝不实施交易。
地缘政治妥协信号
调整直接回应中国监管压力。此前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要求"不得规避审查",外交部也表态"维护国家主权与公平竞争。引入中资可降低交易政治风险,避免战略港口(如巴拿马运河两港)完全由美资控制。
二、交易背景与争议焦点
原交易方案
3月4日,长和拟以228亿美元向贝莱德-TiL财团出售全球23国的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交易估值被质疑偏低(EV/EBITDA约22倍),且谈判周期仅145天。
战略安全争议
巴拿马运河承担中国21%远洋贸易量,若美资掌控港口,可能通过差别化收费、数据监控等手段威胁中国航运安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宣称"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加剧中方警觉。
长和态度转变
从5月声明"交易绝不可能不合法"(程序合规),到5月23日承诺"未批准绝不实施"(配合审查),反映监管压力成效。期间长和系市值蒸发超780亿港元。
⚖三、监管介入与博弈动态
中国强势审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自3月28日启动反垄断调查,4月27日明令禁止规避审查;
港澳办转载官媒批评,定性交易"漠视国家利益;
外交部多次强调"反对经济胁迫。
美国与巴拿马态度
美国国务院公开支持交易,称中方审查"不足为奇;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6月质疑交易"威胁运河中立性,但未直接否决。
替代方案博弈
中远海运或成关键角色:贝莱德7月主动邀请中远加入财团,传股权比例为贝莱德45%、中远30%、地中海航运25%;
中方坚持需获实质话语权(如港口调度否决权、数据访问权)。
⚠四、后续风险与走向
三种可能结局
方案A:中资入股后获监管放行,三方联合控制港口;
方案B:仅出售非战略港口(如剥离巴拿马资产);
方案C:交易彻底终止,长和或面临贝莱德索赔。
未解挑战
若中资占股过高,可能触发欧美安全审查;
中美贸易谈判(7月28-29日)结果或影响审批节奏;
巴拿马政府保留港口收回权,近期中方使馆密集接触运河管理局。
事件本质与启示
这场价值228亿美元的博弈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中美规则制定权之争的缩影:
-中国首次通过反垄断审查,对跨国战略资产交易行使"否决权",标志全球资本流动监管范式转变;
-长和从"在商言商"到妥协于国家意志,印证"资本无国界,商人有祖国"的现实;
-巴拿马运河港口的最终归属,将重塑太平洋贸易航线的控制格局。
风险提示:长和公告称"无法确保新安排达成",投资者需警惕交易中止风险。若中资仅获象征性股权,仍可能无法通过中国审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