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血管堵塞别慌着做支架!教你一招,分四步让血管变通畅! 我打小在中药房长大,外祖

血管堵塞别慌着做支架!教你一招,分四步让血管变通畅! 我打小在中药房长大,外祖父的药碾子、父亲的脉枕,是童年最鲜活的记忆。后来师承周立华教授,跟师学习加上自己行医有20多年了,见多了血管堵塞的患者 。 他们总急着问:“张大夫,我这血管堵了,是不是必须搭支架?” 其实在中医看来,血管堵了就像老水管生锈结垢,与其急着换管子,不如慢慢除锈清垢。 血管这东西,既怕 “瘀” 又怕 “虚”。外祖父常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不足,血就像没动力的船,在血管里走得慢,时间长了杂质沉积,就成了瘀; 再赶上痰湿重的体质,好比水里混了泥,瘀和痰缠在一起,血管不堵才怪。西医说的斑块、狭窄,在我们中医眼里,就是这 “气虚血瘀 + 痰湿互结” 惹的祸。 前年接诊过一位 60岁的陈大爷,颈动脉有斑块,头晕得厉害,走路像踩棉花,西医建议支架,他害怕手术不想开刀,找了过来。我看他舌底青筋暴突,舌苔厚腻,脉沉涩 —— 典型的痰瘀堵路,再加上他总说累,是气虚推不动血。 当时给开了方子:黄芪、当归、三七、地龙、泽泻、山楂、陈皮、何首乌。 陈大爷喝了一个月,头晕减轻,三个月后复查,斑块居然小了些。这个方子的妙处,就在 “通、化、补、养” 四步走: 补气活血通开路 黄芪当 “先锋”,大补元气,像给血液加个泵;当归养血活血,跟着黄芪走,既能通瘀又不伤人。这两味药是周立华教授常说的 “气血双行”,陈大爷一开始总觉得累,就是气不足,补了气,血才能动起来。 化痰散结化掉垢 泽泻克能利湿,把血管里的 “痰湿浊水” 排出去;山楂消肉积,专化血管里的脂类斑块;陈皮理气化痰,让痰湿没地方藏。陈大爷舌苔厚,就是痰湿重,这一步就像给血管 “除垢”。 通络破瘀打通堵 三七粉像把小凿子,能慢慢敲碎斑块;地龙擅长钻筋透骨,专通细小血管的瘀堵。外祖父以前总说:“瘀结久了成块,得用点‘钻劲’的药。” 这两味就是这个作用。 益肾固本防复发 何首乌补肝肾,血管的弹性靠肝肾滋养,就像水管的韧性靠材质本身;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让前面的药劲儿往一处使。陈大爷后来加了枸杞泡水,就是为了强肝肾,巩固效果。 不过得提醒一句,我外祖父行医时就强调 “辨证施治”,同样是血管堵,有人是寒瘀,得加桂枝;有人是热瘀,得加丹参。像陈大爷这样的痰瘀 + 气虚才适合这个方子,要是自己乱抓药,反而可能伤了正气。 行医这些年,见过太多患者靠中药调理,把血管稳住的。其实血管就像老院子里的水渠,堵了别急着挖渠,先看看是水少了、还是泥多了,慢慢调,总能流得顺畅。 比起手术的 “一劳永逸”,中医更信 “三分治七分养”—— 方子再好,不如少熬夜、少吃油,这才是护血管的根本。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55
用户12xxx55 1
2025-07-30 08:36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