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盗墓一哥杨彬入狱七年以后,突然向警方透露,他除了盗掘西安南郊武慧妃的敬陵,将里头重达二十多吨的石椁,以一百万美金的高价倒卖出境。曾经还把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著名宰相韩休的墓也给挖了。 狱警第一次听到这话时,手里的笔差点掉在记录纸上。七年了,这小子在里头从不提盗墓的事,每天对着墙发呆,谁能想到他嘴里还藏着这么大的事。要知道,武慧妃可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死后追封皇后,她的敬陵规格堪比帝陵,那石椁雕着缠枝忍冬纹,四面刻满仕女图,光是纹样就够考古学家研究半辈子,哪是一百万美金能衡量的? 没人知道,这杨彬早年就是跟着村里的“土夫子”混大的。十五岁那年,他跟着长辈在咸阳塬上“探土”,一把洛阳铲下去,带出的五花土带着夯层,长辈说“下面有货”,当晚就挖开了座汉代小墓,摸出个陶仓。他拿着那陶仓换了辆二手摩托车,心里头第一次觉得,这比种地来钱快多了。 后来他越干越大,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他知道唐代墓葬讲究“依山为陵”,却偏要反着来,专找平原上不起眼的封土堆下手,因为那些地方往往被当成普通土坡,防护最松。盯上敬陵时,他踩点踩了半年,夜里带着金属探测器在周围转悠,硬是凭着地表散落的几块唐代残砖,锁定了墓道位置。 开挖那天,他带了十五个人,全是老手。重型吊车藏在三公里外的玉米地里,半夜才敢开过来。二十多吨的石椁,光拆解就用了三天,构件编号写在烟盒纸上,生怕拼不回去卖不上价。运输时更狠,他让人在公路上撒钉子,逼得夜间巡逻车绕路,自己则用加长卡车裹着帆布,趁乱把石椁运出了陕西。 挖韩休墓时更嚣张。韩休是开元名相,以刚直出名,他的墓里藏着《马球图》壁画,是现存最早的马球场景记录。杨彬根本不管这些,雇了人用炸药炸开墓顶,进去就拆壁画,用胶带粘、木板托,好好的壁画被撕得七零八落。他后来跟同伙吹嘘:“老东西骨头硬,墓里的宝贝也硬气,那壁画上的人跟活的一样,准能卖个好价钱。” 可他没说的是,那些被他卖掉的文物,大多流到了海外私人藏家手里,博物馆想拍张清晰照片都得看人家脸色。就说那石椁,几经转手到了美国,我国文物部门花了三年时间,一次次交涉、举证,才终于让它在2010年回到西安。回来时,石椁边角的浮雕碎了三块,修复专家对着残片掉了好几次眼泪。 狱里的杨彬说起这些时,脸上没什么表情,像是在说别人的事。可当民警告诉他“石椁追回来了”,他喉结动了动,沉默了半晌才说:“那石椁上的仕女,有个手里拿着琵琶,我还记得……” 谁也说不清他突然坦白是出于悔意,还是七年牢狱磨掉了心气。但有一点再清楚不过:他挖走的不只是文物,是老祖宗留下的历史密码。韩休墓的《马球图》能让我们知道唐代人怎么打球,敬陵石椁的纹样能让我们看清当时的服饰工艺,这些东西一旦没了,就像书被撕了页,再也补不完整。 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这片土地下埋着多少朝代的故事?可总有人像杨彬这样,眼里只看见“值钱”,看不见那些陶片、壁画里藏着的文明根脉。你说,该怎么守住这些埋在地下的“老祖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