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青年时评|不要放弃下午四点,灵感正在等你

对于多数打工人而言,下午四点是个微妙的节点:手中奶茶已见底,微信对话框里未回复的消息堆积成山,看着那些“红点点”和“绿泡泡”,既提不起精神继续努力,又不甘心就此躺平,终究看着手机长叹一声:“都四点了,等下班吧……”

但是最近“不要放弃下午四点”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因为下午四点,很可能是灵感的第二高峰。我们总说深夜或清晨是创意的高发时段,却很少有人发现午后时光里也藏着重新出发的契机。

如果把一天的清醒时间比作一条路,早上八点出发、晚上十二点抵达,那下午四点不过才行至半程。按照现代人常见的作息,下午四点正好是一天清醒时间的中点,剩余8小时仍可完成全天60%以上的核心任务。此时,生物学证据表明,体温波动和激素分泌使人体进入第二高效周期,血清素达峰值,决策效率更高。

心理学研究显示,当早晨的紧绷感逐渐消退,大脑会进入更松弛的“发散模式”,积累了一天的信息开始无意识联结,灵感便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正如网友分享的:“如果在寝室赖到三四点就放弃当天,那才是真正的虚度。这个时间明明可以逛街、散步、约饭,甚至连看三场电影都来得及!”这种策略叫“时间分割法”:把一天进行细分,上午搞砸了没关系,还有下午、晚上可以补救。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它不囿于朝九晚五的刻度,也不限于18岁、28岁、38岁的年龄标签。每个时间节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创业者可以在低谷中二次出发,职场人能够突破职业瓶颈,就像下午四点的阳光,不是日落的预告,更像是星辉初现的序章。

下午四点,灵感就藏在疲惫和倦怠之间,当我们找到它们,便会发现:所谓“来不及”,不过是自我设限的幻觉;所谓“终点”,实则是重新定义的起点。

当然了,心理专家的话也有前提,在“适度午休和轻松心理状态下”,精力和注意力才能得到再度提升。午休后的清醒状态、摒弃完美主义的轻松心态,都是让精力再度充盈的关键。正如单位需要保障员工的合理休整,我们也要学会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当畏难情绪袭来时,不妨泡杯茶、吃点甜食,让身心在短暂的休整后重获平衡。

此刻窗外,蝉鸣正与晚风交织。不妨放下手机,为自己冲杯咖啡——这个被忽视的黄金时段,该用来书写新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