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边次郎在日记中写到:我们打伤了中国女大学生,撕毁了她书包中的文化典籍,在侵犯她后觉得仍不过瘾,就把她的大腿骨砍了下来,做成了一把锋利的刺刀。 1937年7月,远在日本三重县乡下的平边次郎一家突然收到警察送来的信。信中写道:“昭和12年7月18日,中国北平战事中,上等兵平边大郎君不幸玉碎。” 平边次郎收到家里寄来的剪报时,正蹲在北平城外的战壕里。 那截还黏着血肉的腿骨在他腰间晃荡,磨刀石蹭得白骨森森反光。剪报上他哥阵亡消息印得方方正正,乡里寺院的和尚用红笔批注“为天皇尽忠”,可包裹里他嫂子偷塞的纸条在发抖:“婆婆哭瞎了眼,征兵官昨天又来抓壮丁了”。不远处刚烧毁的村庄飘来焦臭味,平边甩甩脑袋,把家书垫在枪管下当支架,专心往新做的刺刀上刻“武运长久”四个字。 血债背后藏着更瘆人的驯化链。平边砍人骨时不过十九岁,参军前在豆腐坊连鸡都不敢杀。军营里天天喝掺甲基苯丙胺的“觉醒剂”,长官把战俘捆树上让新兵练刺刀,谁敢闭眼就抽耳光骂“懦夫”。砍中国姑娘那次其实是考核任务——老兵递给他剁骨刀吼着“证明你的忠诚”,旁边的随军记者咔嚓拍照准备登《步兵模范》。那张被日本军部当成“勇武证明”的照片,后来进了靖国神社展览厅玻璃柜,标签写着:昭和武士精神具现化。 战犯工厂的齿轮至今还在转。东京审判时平边哭诉“被逼无奈”,可军服内袋里分明揣着姑娘的学生证当护身符;广岛核爆后他瘸着腿回国,靠美军雇佣当翻译吃罐头,夜里却梦见白骨刺刀追着他跑。七十年代这老鬼子混进访华团“忏悔”,对着卢沟桥石碑鞠躬掉眼泪,转头在自费出版的小册子里吹牛:“当年北平郊外那刀多快,切骨头像切豆腐”。最恶心是去年三重县搞战争纪念展,玻璃柜陈列他行军日记的复印件,儿童留言本上歪歪扭扭写着“平边爷爷厉害!” 咱得戳穿某些人的选择性忏悔。政客在珍珠港纪念馆抹鳄鱼泪,靖国神社里照样供甲级战犯;教科书写“太平洋战争苦难”,南京遇难人数却印成小字加星号。普通日本百姓哭自己吃了原子弹,可日本731部队在中国冻伤实验的数据,现在京都大学医学院还偷偷用着呢!当年平边腰间的白骨刺刀,和今日某些博物馆里“美化侵略”的展品,分明是同一条流水线的产品。 更该警惕的是暴力记忆的篡改术。那截中国姑娘的腿骨,被平边在日记里美化成“圣战纪念物”;他哥被炮弹轰成碎肉,军报写成“樱花般壮烈玉碎”。现在社交媒体上刷到所谓“日军温情老照片”——喂中国小孩吃糖的镜头后头,刺刀正顶着孩子母亲的脊梁骨!记住啊,所有战争罪行最狠毒的帮凶,就是把血肉模糊包装成浪漫童话的那支笔。 姑娘的姓名永远消失在乱葬岗的风里。她的白骨刺刀最后被平边丢进永定河,河底淤泥裹了八十年,早化成沙粒混在水泥中,正垫在北京新盖的购物中心地基底下——上面霓虹灯招牌闪得刺眼:中日友好周年庆促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