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通坦虽然被免去了泰国总理的职务,但是很多人发现,在这次冲突中,佩通坦多次发表讲话,俨然是领导人的口吻。很多场合,很多话,根本不是一个文化部长能说的。佩通坦能在公开场合这样说话,足以说明她至今还是被泰国王室和军队所信任。换句话说,她被拿掉职务,应该只是暂时的。等这次冲突结束后,她的职务应该是可以恢复的。当然,前提是泰国要在这场冲突中取得不错的成果。 法律身份与实际影响力的错位 佩通坦当前仅保留文化部长职务,但她在泰柬边境冲突中频繁视察前线、协调军方行动,甚至公开回应外交议题。这种越权行为实际得到泰王默许——7月国王签署任命她为文化部长的文件时,刻意保留其内阁席位,使其能参与核心决策会议,为"隐形执政"提供制度通道。王室通过此举既规避宪法法院裁决风险,又确保危机时期政治核心的延续性。 军政系统的默契支持 军方对佩通坦的矛盾态度折射深层博弈。尽管其"录音门"中批评陆军司令本辛引发军方不满,但停职后军方未阻挠她接触军事事务。7月26日泰国宣布收复茄子山时,佩通坦现身慰问部队,第二军区未予抵制,反配合宣传。这显示军方在领土争议中需借民选政府合法性凝聚民心,暂时搁置内部矛盾。 复职的核心变量:冲突成果与司法博弈 其政治命运与边境战果深度绑定。若泰国在争议区取得实质控制(如巩固茄子山主权),民意支持率回升将成复职关键筹码。当前宪法法院尚未裁决其违宪案,而青年团体已发起请愿要求恢复其职权应对"国家危机";为泰党议员更以"战时状态"为由施压法院。若军事胜利强化民意基础,司法系统可能顺势撤销指控。 王室平衡术下的权力过渡 泰王对佩通坦的"有限授权"本质是风险管控策略。相比他信的政治威胁性,佩通坦的温和特质更易受控,王室通过停职惩戒其外交失言,又借冲突赋予其立功机会。但7月内阁改组保留19名原部长,表明传统权力架构未变。即便复职,其决策仍受军方-王室-官僚体系的三角制衡,改革空间有限。 观点:复职可能但实权难复 佩通坦短期复职概率较高(超60%),边境军事进展与王室支持构成双引擎。但深层矛盾未解:其民意支持率仅9.2%,执政联盟已跌破议会半数,经济政策遭精英阶层抵制。即便名义复位,仍将困于"弱势总理"悖论——军方可借国防委员会架空其军事指挥权,王室通过枢密院干预人事任命。泰国政治生态的"强传统势力,弱民选政府"结构,注定其难以突破家族政治的历史循环。真正破局需制度性改革,非单次冲突胜利可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