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差距真有,但也不是天差地别。
李梦23岁时已经是WCBA的“大魔王”——场均25分的季后赛杀器,能投能传,关键球一拿一个准,实打实的MVP级大腿。而现在的杨舒予,虽然拿了总决赛MVP,场均15分看着挺香,但一到高强度比赛就“断电”,碰上澳大利亚直接7中1,三分命中率跌到29%,连罚球都只有50%,关键战里被锁得死死的。一句话:李梦是那种“把球给我,我带你们赢”的狠角色;杨舒予现在更像是“顺风超神,逆风隐身”的潜力股。未来能不能追上?看她自己能不能把硬仗打明白了。
拿杨舒予现在的表现去比巅峰期的李梦,确实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环境、定位、球队需求都不一样。但为啥大家总爱把她俩放一块儿说?说白了,期待值在那儿顶着呢。杨舒予顶着“天才少女”、“人气王”的光环出道,国家队舞台也给了,聚光灯也打了,可一到真刀真枪的硬仗,特别是面对欧美强队那种撕咬式防守,她好像就有点“找不着北”。打澳大利亚那场就是活例子,空位投不进,罚球手都抖,这哪是总决赛MVP该有的样子?球迷心里肯定犯嘀咕:这关键时刻的硬解能力,到底啥时候能练出来?
李梦23岁那会儿是啥状态?那是真能扛着队伍往前走的核心,管你对面是谁,球到她手里就有谱,顶着人也能把球干进去,那股子“舍我其谁”的狠劲儿是刻在骨子里的。杨舒予现在缺的,可能就是这种在高压锅里还能保持冷静、甚至越压越强的“大心脏”。技术层面,她的投篮稳定性,尤其是面对高强度对抗下的出手,明显需要打磨。对抗上吃亏,在高水平比赛里太容易被针对,人家一上身体动作就变形,命中率自然跳水。
咱们也得讲点道理。杨舒予还年轻,成长空间巨大。李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她的硬解能力也是在无数场硬仗里摔打出来的。现在就说杨舒予“不行”为时过早。但问题也摆在这儿:国家队需要她尽快成长为一个可靠的得分点,尤其是在韩旭、李梦这些核心身边,需要她分担压力,而不是只在顺风球里刷存在感。
如果总是打不了硬仗,那“潜力股”的标签贴久了,价值是会贬值的。她得证明自己不是只能在国内赛场“虐菜”,在国际舞台的高压环境下,同样能稳定输出,能打关键球。这层窗户纸,得靠她自己用比赛表现去捅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