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又有两个德国品牌改姓"中" 《柏林报》发表评论指出,有一些品牌是德国身份认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宝马、阿迪达斯、SAP … 万得城电器(Media Markt)和土星电器城(Saturn)两家电器零售商也属于其中。不过上周有消息报道称,中国电子商务公司京东集团正在计划收购德国这两家电器零售商。 文章还列举了今年以来,博世将其部分电池生产出售给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加剧了有关德国对中国技术依赖的争论;一家中国公司收购了大陆集团轮胎业务的股份,此举被视为对汽车行业部分控制权的流失。此外还有去年中远海运集团历经波折最终收购了汉堡港口与物流公司的 CTT 集装箱码头 Tollerort。这也显示出德国的基础设施对中国仍然具有战略吸引力。 评论写道:" [清仓大甩卖] 或许是一个过于强烈的措辞表述,但资产逐步的流失已经成为现实。尤其是在 2010 年代上半期,这一点尤为明显,当时中国对德国企业的收购和参股大幅增加,特别集中在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环保技术和机器人等领域。2016 年达到了高峰,共有 48 笔交易,其中包括 Kuka、EEW 和 Putzmeister 等引人注目的案例"。 "由于欧盟、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引入了新的审查机制和监管程序,以及围绕战略性行业的政治辩论,自 2017 年起中国企业的收购数量有所下降。尽管大型并购不再那么容易,但自2017年起,中国投资者每年仍在德国企业中投资高达 120 亿欧元。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企业战略性地选择收购中小型供应商,例如最近被收购的 Hedin 公司,该公司是电动汽车全球领军企业比亚迪在斯图加特和法兰克福的经销合作伙伴"。 评论写道:"然而,现在似乎对德国大型工业的进攻已经开始,甚至波及到像汉堡港这样的关键基础设施。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原计划参与德国高压输电网运营商 50Hertz 的两项股权投资,但早在 2018 年就因政治原因被阻止。中方参股失败的原因并非缺乏投资意愿,而是在于政治保护机制正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