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649年夏天,日本为了恭贺唐高宗李治登基,特意献上了两位年轻美貌的公主,唐高宗迫

649年夏天,日本为了恭贺唐高宗李治登基,特意献上了两位年轻美貌的公主,唐高宗迫不及待地宠幸了她们,但是过了一晚,唐高宗早上睁开眼睛一看,“噌”地一下从龙床上弹起,大喊“怪物!”将两位日本公主关进了笼子中,还想起兵攻打日本。 龙涎香还在帐内弥漫,李治的靴底在地毯上蹭出半尺长的痕迹。他指着床榻的手止不住发抖——那两位昨夜还眼波流转的少女,此刻正跪坐在锦被上,脸上涂着惨白的粉,眉毛剃得精光,额间点着团朱红,活像寺庙里供着的泥塑娃娃。更让他头皮发麻的是,她们的牙齿被染成了黑紫色,笑起来像藏着毒的藤蔓。 “陛下息怒!”随行的日本使者扑通跪倒,额头磕在冰凉的金砖上,“这是我国的妆容,名叫‘白粉眉黛’,是贵女才能用的装扮啊!” 李治攥着龙袍的手指关节发白。他想起昨夜两人褪去和服时,肌肤像刚剥壳的荔枝,明明是鲜活的模样,怎么过了一夜就变成这副样子?他挥挥手让侍卫退下,却仍盯着那笼中的少女——她们正用怯生生的眼神望着他,黑紫色的嘴唇动了动,像是想说什么,又被吓得咽了回去。 这时候宰相长孙无忌匆匆赶来,看见笼子里的少女也愣了愣。他毕竟见多识广,凑近了仔细看,忽然想起前朝使者带回的传闻:“陛下,听说倭国女子以黑齿为美,剃眉是为了显得额头饱满。”他指了指少女额间的朱红,“那叫‘花钿’,只是他们画得比中原女子更浓些。” 李治的脸色稍缓,却仍没让侍卫开笼。他走到笼子边,看着其中一位少女偷偷扯了扯同伴的衣袖,那同伴立刻把脸低下去,露出的脖颈细得像葱段。“你们……昨夜为何不这般打扮?”他的声音还有些发紧。 笼中的少女听懂了汉话,却不敢抬头。还是年长些的那位用生硬的语调回答:“使者说,陛下喜欢……中原模样。”她的手指绞着衣角,昨夜为了迎合李治的喜好,她们特意洗去了面脂,描了中原女子的柳眉,没想到晨起补妆,反倒惹了祸。 长孙无忌在一旁低声道:“陛下,两国邦交要紧。她们既是来恭贺的,若是受了委屈,恐让倭国觉得我大唐无容人之量。”他看了眼笼子里瑟缩的身影,“不如先让她们换回常服,再问清习俗?” 李治盯着少女们黑紫色的牙齿,忽然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皮影戏,那些鬼怪的牙齿也是这般颜色。但他终究点了头——刚登基就因女子动怒,传出去不像样子。侍卫打开笼子时,两位少女几乎是跌出来的,膝盖撞在地上却不敢吭声。 后来在御书房,日本使者才解释清楚:黑齿是用铁浆染的,象征身份尊贵;剃眉后画圆眉,是模仿天照大神的模样。“就像大唐女子画斜红,”使者小心翼翼地说,“都是想让自己更美的法子。” 李治听着,手指在案上敲了敲。他让内侍取来上好的胭脂水粉,送给两位少女:“在长安,就按长安的样子打扮吧。”但他没再召幸她们,只是把她们安置在别院,每月送去米面绸缎。 那两位日本公主渐渐学会了用螺子黛描眉,用蔷薇露敷面,黑齿也慢慢褪成了淡紫色。有时在御花园遇见,她们会规规矩矩地行礼,汉话也说得流利了。李治偶尔会停下脚步问几句,得知她们学会了刺绣,还夸了句“手很巧”。 这场因妆容引发的风波,说到底是文化差异撞出的火花。大唐自认为天朝上国,看惯了“肤若凝脂、眉如远黛”的审美,自然会对剃眉黑齿感到惊悚;而日本带着敬畏之心而来,既想展示本国特色,又想迎合大唐喜好,反倒弄巧成拙。

李治最初的暴怒,藏着对“异质”的本能排斥,而最终的宽容,则是帝王权衡利弊后的选择——比起两位公主的容貌,维持东亚的朝贡秩序显然更重要。 不过民间却把这事传成了趣闻,有人说日本公主是妖怪变的,被陛下识破了原形;也有人说那黑齿是用来辟邪的,难怪能从海那边平安过来。直到几年后,又有日本使者来访,特意带了画师,把本国女子的妆容画成图卷献上,还附了说明:“我邦习俗虽异,然敬慕大唐之心,与中原女子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