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美军正在发起进攻,唐章洪突然尿急,他竟尿在迫击炮上,谁知这泡尿却发挥了奇效,直接送几百名敌人上西天! 1952年深秋,朝鲜战场进入胶着阶段,上甘岭,597.9高地的争夺尤为惨烈,美军火力密集,步兵轮番进攻,志愿军的阵地一天之内要多次易手,在这样一个几乎没有生还希望的地方,唐章洪和他的82毫米迫击炮,一起熬过了最难的几天。 唐章洪是四川中江县人,年仅16岁,他个子不高,站在炮兵连里总被人看成是跑腿的通信兵,但他学习能力强,到了连队没几天就把射表、方位盘、密位调整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做笔记、画简图,把每一次试炮结果都反复琢磨,他自己把炮膛清理得比饭碗还干净,生怕打歪一发,他不怎么说话,只在夜里练习装填动作,直到指尖起泡。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美军日夜不间断地轰击志愿军阵地,10月14日清晨,唐章洪和炮班被调往597.9高地西南侧的一条猫耳洞工事。 刚到位不到一小时,美军炮弹就像雨点一样砸了下来,平均每秒五发,地面被炸得裂出数条深沟,志愿军战士们只能趴在浅浅的掩体里,身体贴地,炮管横在前方,准备一旦轰炸停止就马上还击。 轰炸过后,美军步兵开始成批推进,唐章洪迅速起身,扶正炮管,按预设坐标调整角度和密位,迅速装弹射击,他一连打出七八发,准确地落在敌军队形中心,打乱了他们的推进节奏。 敌人缩回阵地后,又有新的炮击开始,这一整天,他所在的炮位几乎没断过炮声,到了下午,炮管已经烫得泛红,甚至冒出青烟,唐章洪小心地检查炮膛时,发现手掌被烫起了水泡,他知道再发射下去,很可能炸膛。 全班翻遍了所有水壶,里面一滴水都没有了,有战士提议去后方取水,但炮火连天,根本无法撤离。 唐章洪腹中憋胀,突然意识到自己还能做什么,他站起身,直接将尿液撒在炮管上,热汽升腾,炮管颜色开始变暗,他招呼战友们一同照做,几分钟后,这门原本因高温无法操作的迫击炮又能继续发射了。 冷却后的迫击炮再次恢复打击能力,唐章洪连续发射几十发炮弹,覆盖了敌军集结区,据统计,仅这一轮打击,美军就有数十人被击中,在之后的几个小时内,敌军再组织两次冲锋,都被击退。 炮班的任务是持续压制敌方火力,为前沿步兵提供掩护,唐章洪没有离开炮位,每打一发,他都要把身体往后压,用肩膀抵住后坐力,他的右臂被炮管灼伤,袖子焦黑开裂,贴在伤口上,他始终没有停手。 到了夜里,敌军的炮火仍不间断,一发炮弹落在他所在阵地不到三米处,他被气浪掀起,跌进半塌的壕沟,战友赶来,把他从瓦砾中扒出来时,他满脸是血,手里还握着一枚炮弹。 他醒来后第一反应是找回那门迫击炮,可炮架已经变形,无法再支撑发射,他拖着伤躯,用石头垫住炮尾,把炮管架在膝盖上,跪地继续发射,后坐力震得他身体一阵一阵抽动。他不曾停下,直到最后一枚炮弹打出。 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统计唐章洪一个人发射了九千多发炮弹,参与歼敌数百人,他所在的炮兵连也被集体记功,他自己被授予特等功勋章。 战后他没有留在部队,也没接受特殊安排,他回到四川老家,在县武装部当了一名教员,后来靠左手练习写字、绘图,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工程师。 他当年的迫击炮,如今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知道这段经历的人,都会明白,那一泡尿救下的不止一门炮,而是一个阵地的全部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