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脾胃补益辨微:脾肾同温,胃心共暖《内经》有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世

脾胃补益辨微:脾肾同温,胃心共暖

《内经》有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世人皆知补土为要,然土分阴阳,脾为阴土属己,胃为阳土属戊。故言:“补土实有两法,脾虚属肾寒,胃虚属心冷也。”此论如拨云见日,揭开了脾胃虚损背后的乾坤奥义。

一、脾为阴土,得肾阳乃化

《医宗必读》明训:“脾土主运行,肾水主闭藏。”脾主运化水谷,如大地承载万物,然此“坤德”之厚,全赖肾阳“乾元”之温煦。张景岳喻为“釜底加薪”:“脾胃如釜,命门如薪”,脾土无肾阳温养,则如寒凝冻土,万物不生。此即“脾虚属肾寒”之真义:

症见:食少腹胀、便溏如水、四肢不温、舌淡胖苔滑

病机:火不生土,釜底无火,水谷不化

治法:补火生土,如附子理中丸(附子温肾阳,干姜暖中土)乃典范,正如《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法。

二、胃为阳土,赖心火以通

《灵枢·五味》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胃主受纳腐熟,其性如燥土,需心火下济方能“腐熟水谷”。《医学衷中参西录》点破玄机:“心火下降以温胃土,胃气方能下降。”若心阳不足,如灶中无焰:

症见:胃脘冷痛、泛吐清水、纳呆嗳气、脉沉迟

病机:火不暖土,灶冷难炊,水谷停滞

治法:补心暖胃,如《千金方》之温胃汤(人参、附子、干姜配当归、桂心),既温心阳,又暖胃腑。

三、误治之害:南辕北辙

若混淆二法,必致祸端:

以补心法治脾虚:投柏子仁、酸枣仁等养心阴之品,反增脾湿,如雪上加霜。脾虚寒者需温阳化湿,岂容阴柔滋腻?

以补肾法治胃虚:用熟地、山茱萸等滋肾阴药,更碍胃阳,如冰覆残火。胃中虚冷当温通,何堪阴寒沉降?

四、经典验方印证法度

1. 脾肾同治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温肾阳,吴茱萸、五味子暖脾土)治五更泻,正是“补脾必补肾”的完美诠释。

2. 心胃共暖法

《伤寒论》小建中汤(饴糖、桂枝温中通阳,倍芍药缓急止痛),借桂枝通心阳以暖胃土,治“心中悸而烦,腹中痛”,可谓“补胃必补心”之圭臬。

脾胃虽同居中焦,然“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临证指南医案》),其虚损病机更有天渊之别:脾虚之根在肾寒,如大地无日;胃虚之源在心冷,似灶膛无焰。故补土之法,必明阴阳:

补脾者,当温肾阳以化阴凝,如旭日融霜;

补胃者,须助心火以通阳土,似星火燎原。

医者临证,倘能深谙此“补土两法”之精微,则治脾胃如持明镜,虚损之证无遁形矣!

作品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