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和平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投降”,清华大学阎学通曾直言,他表示军队没维护和平作用,维护和平最有效的是投降,发生战乱时一方投降,另一方就不会发起战争,可叙利亚难民被屠戮时大声喊投降,结果刽子手的屠刀照样落下! 阎教授的意思是,战争归根结底是为了政治目的,投降能直接让冲突停下来,省去打来打去的损耗。 理论上这话有点道理,国际人道法里也说了,一旦一方明确表示投降,对方就得停火,投降方还能得到法律保护。 这听起来像是个快速通往和平的捷径,尤其是在实力悬殊的时候,弱势一方放下武器,换条生路,似乎挺划算,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 2014年,极端武装在叙利亚北部攻占村庄时,压根不管投降者的求饶,屠杀照样发生。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也不少见,卢旺达大屠杀、波斯尼亚战争里,投降者也没能逃过一劫。 国际法虽然有规定,但得建立在双方都守规矩的基础上,碰上完全不讲规则的对手,投降不仅换不来和平,反而可能让弱势一方彻底失去还手之力。 阎教授认为军队本质上是暴力工具,存在本身就可能埋下冲突的种子,这话有点挑战我们的传统观念,毕竟很多人觉得军队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可仔细想想,军队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武力威慑或作战来保护国家利益,未必直接带来和平。 冷战时期,核武器的对峙确实避免了全面战争,但那种“和平”更像是提心吊胆的平衡,随时可能翻车,军备竞赛还浪费资源、加剧紧张局势。 不过,军队也不是一无是处,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塞拉利昂、东帝汶这些地方就帮了不少忙,平息冲突、保护平民,但维和的成功也得靠交战双方多少有点合作意愿。 阎教授的观点或许是想让我们反思军队的角色,但完全放弃武力,弱势群体可能更没安全感。 投降换和平的例子有,但结果千差万别。 二战末期,日本在原子弹轰炸后选择了无条件投降,迅速结束了太平洋战争,少死了不少人,这似乎支持了投降能带来和平的说法。 可同样在二战,纳粹德国对投降的苏联战俘大开杀戒,投降成了通向死亡的单程票。 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故事,宋朝面对金朝入侵,多次选择妥协甚至“投降式”的和谈,比如绍兴和议,可结果往往是短暂的喘息换来更大的屈辱,反倒是岳飞主张以战止战,通过军事胜利争取和平的主动权。 这些历史告诉我们,投降能不能带来和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意图和底线。 那如果投降靠不住,军队也不是万能的,和平的路在哪? 有些人提出非暴力抵抗可能是个办法,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成功推动了印度独立,证明了在某些情况下,非暴力也能对抗强权。但这也有局限性,面对极端武装或极权政权,没武力支持的非暴力抗争往往像以卵击石。 更现实的办法可能还是得靠国际规则,国际人道法、联合国宪章这些机制为和平提供了制度保障,可问题在于,这些规则得靠全球合作来执行,现在国际秩序乱糟糟,大国对抗、逆全球化趋势让规则的约束力越来越弱。 阎教授2023年就说过,世界正走向更多对抗,国际秩序失序的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靠投降、武力还是非暴力,都很难单独解决问题。 或许真正的和平不仅需要策略,更需要人性中的那点光,你说呢?投降真能换和平吗?欢迎留言聊聊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