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包括美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底能打多强,战斗力怎么样?在黄岩岛上,菲律宾不断挑衅,而中国只是表面上进行驱离,没对菲律宾采取什么措施。但他们心里还是觉得,解放军几十年没打仗,战斗力就是个谜!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解放军就大刀阔斧地改革,目标是打造一支精干、高效、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军队。 2015年的那次军改,力度更是空前,直接重组了指挥体系,还搞了个战略支援部队,专门负责网络、太空这些新领域的作战能力。 这灵感其实来自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靠信息化作战,几下子就瘫痪了伊拉克的指挥系统,震惊全球。 中国看了这场仗,果断调整方向,强调信息主导,通过整合情报、精确制导武器和先进指挥系统,把整体作战能力拉到一个新高度。 海军现在舰艇总数全球第一,潜艇、水面舰艇上装了陆攻巡航导弹,打击范围能覆盖到第二岛链,空军也不差,轰炸机从本土起飞,就能精准打击远到第二岛链的目标。 这些硬件升级,再加上无人化、智能化作战的快速发展,解放军的技术水平已经跟世界顶尖军队站到一个梯队了。 西方总拿“没实战经验”说事儿,觉得解放军没打过仗,战斗力存疑,确实,1979年中越战争后,解放军没打过大规模硬仗,但这不代表没准备好。 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化作战,不是光靠实战次数,解放军通过高强度联合训练、模拟对抗,还有参与国际维和、护航任务,积累了大量经验。 解放军还通过模拟高技术对手的场景,反复优化“体系对抗”,力求一上来就打瘫敌方的指挥系统,所以光盯着“没实战”来唱衰,未免太片面。 “积极防御”战略从1949年就有了,核心是“以防为主,攻防兼备”,战略上保持防御,战术上灵活应对,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不是四处扩张。 西方老误以为这战略是消极避战,其实完全不是,它要求军队听从国家战略指挥,出手的时机和方式得跟政治、经济、外交目标对齐。 黄岩岛的局势,是“积极防御”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菲律宾这几年在外部撑腰下,没少在黄岩岛闹腾。 中国国防部多次警告,叫他们别再挑衅,但解放军和海警的应对一直停留在驱离、警告,用水炮、激光这种非致命手段。 西方有人就觉得,这是中国“软”了,或者能力不够,其实这恰恰是“积极防御”的体现。 黄岩岛位置敏感,离菲律宾近,但中国有历史性主权主张,2025年,中国还公布了黄岩岛的基线,进一步明确立场。 解放军完全有能力靠海军和空军的优势,迅速控制黄岩岛,但这可能把美国等盟友拉进来,触发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把地区局势搞乱。 这对中国跟东盟的关系、区域合作都不利,所以中国用海警为主,通过非军事手段维护权益,既秀了肌肉,又没把事儿闹大。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得在国际上当个负责任的大国,过度用武力,容易被西方舆论扣上“霸权”的帽子,影响外交努力。 通过外交沟通,比如中菲双边磋商,再加上有限的海上行动,中国既保住了主权,又留住了跟东盟的对话空间。 别以为克制是没能力,解放军在南中国海的军事部署,早就是体系化的优势,比如南沙群岛的军事化岛礁,装了先进雷达、防空系统和反舰导弹,构成了强大的区域拒止能力。 这些设施能支持海军和空军的行动,还能通过信息战干扰对手的指挥系统,换句话说,解放军随时能改变态势,但选择克制,是为了更大的战略目标。 西方对解放军战斗力的质疑,其实是没太搞懂中国的战略文化,“积极防御”不是被动挨打,而是用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利益,在黄岩岛上,中国的克制不是没底气,而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全面考量。 未来,解放军的现代化还会继续推进,在南中国海乃至全球的影响力都会更强,但它的核心目标永远是服务国家利益,不是逞一时之快。 西方如果老用偏见看中国的克制,可能会低估一个崛起中的军事力量的真正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