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7年秋,日军空袭南京,毛虎桥监狱突发大火,一批被捕人员趁乱逃了出来,其中就

1937年秋,日军空袭南京,毛虎桥监狱突发大火,一批被捕人员趁乱逃了出来,其中就包括红色特工施亚夫,四年后,他发给粟裕一张诡异的手绘画,粟看后面色大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深秋,南京上空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日军轰炸机如乌云般密布,投下的炸弹将整座城市炸得支离破碎。   毛虎桥监狱也在这一轮轰炸中中弹起火,铁门被炸飞,围墙塌陷,火势从一间间囚室蔓延,硝烟与烈焰交织在空气中,看守早已逃命去了,被囚禁的人们惊慌中四处奔逃。   一名身形瘦削的青年,借着火光和混乱,从瓦砾中钻了出来,他的脸上满是烟尘,眼神却异常清醒,他叫施亚夫,23岁,江苏南通人,四年前因组织罢工被判15年,关押在这里。   他一边避开还在燃烧的木梁,一边摸索着从监狱后门穿出,跑向夜色中的城市废墟,一路上,倒塌的建筑和惊慌的哭喊声交错,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活着出去,再找组织。   南通已经不复从前模样,很多熟悉的面孔消失了,地下党组织因日军“清乡”而被严重破坏,联系一时中断,他白天隐姓埋名在码头做短工,晚上与昔日识得的老同志小心联络,聚起了一批有志之士。   他们手中没几件像样的武器,只有几把土枪和一支旧手枪,但依旧立起了“中国工农守土团”的旗号,施亚夫亲自编队、训练、筹粮,靠卖力干活赚点军费,他们白天装作搬运工,晚上在村边练习射击。   1940年,他终于接上了与新四军的联系,党组织并没有立即收编这支队伍,而是提出更重要的任务,南通当时是汪伪势力的重点控制区域,情报战尤其关键。   汪伪方面多次试图招降这支守土团,甚至在城里张贴布告,声称“绥靖军第七师即将整编”,意图制造舆论压力。   施亚夫主动表示愿意归顺,并送上了一份所谓八千人的花名册,那其实是用《百家姓》胡乱排列出来的名单,施亲自抄写誊正,连纸张都烘干处理过,看起来煞有其事。   伪军派来的特使严甸南实地察看后,并未察觉破绽,守土团营地不过是几间瓦房,士兵人数也不过两三百人。   但在施亚夫一番热情接待和“临时警戒演练”中,严甸南感受到一派“兵强马壮”的氛围,还在某次“新四军袭扰”的假戏中被吓得钻进了地窖。   事后他亲自送回委任状和汪精卫亲笔的印信,施亚夫因此摇身一变,成了伪军第七师中将师长。   施亚夫利用这一身份进入南通日军指挥体系,经常能参与军务会议,伪装得越像,他获得的信任就越多。   他在日军高级顾问面前装出一副勤恳谦卑的模样,在酒席上扮作不懂军事、只会应酬的将领,实则将会议内容一一记在脑中。   日军曾向他询问沿江布防情况,他假称部队人手不足,请求支援枪械,趁机套出日方作战部署,他回到驻地后,立即用特殊方式传递情报。   1941年冬,施亚夫得知日军即将在南坎伏击刚开完会议的新四军干部,他没有办法打电报,只能动用之前安排好的交通线。   他拿起一张烟盒锡纸,用眉笔在上面画出几座山和几间房屋,还标出几条通道,看似一张歪歪扭扭的草图,他将这张图塞进烟盒,托副官送出,情报辗转送达粟裕手中。   粟裕初看未懂,反复辨认后惊出一身冷汗,那正是新四军干部返程路线上的日军炮兵阵地,他立即派人改变所有干部返程路径,并下令排查电台部门。   几天后,果然查出电报科长试图划船逃往伪军阵地,被当场击毙,他身上藏着密码本和多份收发记录,证实其为特高课安插的间谍,新四军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的伏击。   1944年元宵,施亚夫知道他被怀疑了,他没有犹豫,提前布置了一场“节庆烟花”,当夜空中炸出五角星图案,全团两千余人撕下臂章,乘小船悄然渡江归队。   他们带走了所有装备,还有数箱弹药,粟裕在码头亲自迎接,拉着施亚夫的手沉默许久,那张手绘画,他早已珍藏。   新中国成立后,施亚夫不愿高调,先后在南京公安与江苏建设部门工作,2010年病逝,享年96岁,他留下的,不是勋章,也不是回忆录,而是那些被烧焦的纸条、磨破的地图和一个名字背后的沉默坚持。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施亚夫传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