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出现上下楼梯膝盖疼,治疗没辙?医生辟谣,讲清膝关节炎 膝关节炎其实就是骨关节炎的一种,主要发生在膝盖部位,中老年人发病率高,尤其是五十岁以上人群。症状典型的就是上下楼梯或蹲起时膝盖疼,走平路时相对好点。这是因为膝关节结构特殊,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中间有软骨垫着缓冲压力。软骨像一层保护膜,年轻时厚实耐磨,但随着年纪增长,加上生活习惯问题,它会慢慢磨损变薄。磨损后,骨头直接摩擦,炎症就来了。为什么上下楼梯疼得厉害?因为这种动作让膝盖弯曲角度大,髌股关节承受的力道是体重的几倍,软骨压力最大。走平路膝盖基本伸直,力主要在胫股关节分担,就没那么明显。成因多半是年龄因素,软骨自然退化,从四十岁开始细胞再生慢,修复跟不上损伤。肥胖加重负担,每多一公斤体重,膝盖压力就翻倍,特别是女性激素变化后骨密度低,更容易早发。过去有膝伤史,比如扭伤没好好养,疤痕组织干扰滑动,长年积累成慢性炎症。遗传也掺一脚,如果家里人有早膝痛的,基因缺陷让软骨脆,结合糖尿病等代谢病,破坏更快。过度用膝是常见推手,长期重体力活、爬山或久坐不动,都让软骨边缘先剥落,中心渐渐溃疡。别小看这些,初期症状是晨起膝僵硬,揉几下才能动,压膝盖骨边有钝痛,关节轮廓模糊肿起来。活动时偶尔有摩擦声,像砂纸刮,说明软骨表面粗糙了。忽略这些,早晚进展到活动受限,走路都跛。诊断不难,先问病史,疼的位置、啥动作诱发,然后体格检查,按膝盖观察反应。影像学帮大忙,X光片看关节间隙窄不窄,有没有骨刺突出,拍摄时站着或蹲位捕捉侧面。磁共振更细,能测软骨厚度,但贵耗时,不是首选。早期别慌,治疗有法子,非药物先上,重点保护关节,改坏习惯,避免长时间蹲跳,少爬楼梯。多做低冲击运动,像游泳或骑车,减轻体重负担。锻炼关键是强肌平衡,股四头肌内侧弱了容易让髌骨偏位,拉它回来能稳住。简单招式在家练,坐直伸腿,膝内侧按着抬小腿,重复十来次,感觉肌肉紧绷就好。侧卧滚泡沫轴松大腿外侧,站墙边后伸腿练臀肌,分担膝力。这些每天抽空做,亚健康人群也试试,有益无害。中期疼得明显,药物帮手,非甾体抗炎药止痛,但别乱吃,胃不好慎用。理疗管用,激光或冲击波无痛,缓解肿胀。注射透明质酸补关节液,像加润滑油,效果可持续几个月。晚期软骨大面积损,关节对位差,骨赘满布,保守效果差,这时手术置换是王道,换人工关节后康复训练,多数人重获新生,能正常走动。预防胜治疗,管好用膝习惯,早干预控制在可逆阶段。总之,膝关节炎不是绝症,科学对症就能管住,别信偏方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