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罗瑞卿正由郝治平扶着在院子里散步,皮定均却突然来了,他捧着一捧刚采摘的鲜红玫瑰花献给罗瑞卿,笑着问道“老首长这几天身体还好吗?”罗瑞卿听后拉住了皮定均的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7月6日清晨,福州的天空有些阴沉,院子里一棵茉莉正开着白花,香气隐隐飘散在空气中,罗瑞卿拄着拐杖,夫人郝治平扶着他,在石板铺的小道上缓慢前行。 他的左腿依旧不便,只能一点点挪着步子,但身板依旧挺得笔直,目光坚定,他已经在福州养病两年了,日子虽然安静,却也不算轻松,每天按时吃药,固定时间康复训练,时局虽然未明,他却从未放弃自我恢复。 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汽车的声音,郝治平抬头一看,说了句:“老皮来了。”语气中带着些许不安与感动。 话音未落,皮定均已快步走进院门,身穿旧军装,裤腿上还有些土灰,他手里捧着一束玫瑰花,花瓣上还沾着晨露,鲜红得耀眼,像是清晨阳光刚落在旗帜上的颜色。 他走到罗瑞卿面前,把花递了过去,笑着说:“老首长,这几天身体还好吗?”声音响亮,透着一股熟悉的亲切。 罗瑞卿没急着回答,先稳稳站定,伸出手紧紧握住了皮定均的手,他的眼里闪着光,一言不发地看着皮定均,好像什么都明白了。 两人一同走进屋里,郝治平从皮定均手中接过玫瑰,找了个花瓶插好,又沏了两杯茶,皮定均坐下后没先喝茶,而是看着罗瑞卿的腿问:“大夫说恢复得怎么样?” 罗瑞卿笑了一下,说:“能自己站起来了,说明你请的医生确实不错。”话音落下,他轻轻用手抚了一下膝盖,好像是在确认这话不是客气。 屋子里一时安静下来,外头的麻雀叫了一声,又飞到了屋檐上,皮定均放下茶杯,说道:“我明天要去前线,今天特地来看看您。” 罗瑞卿听了愣了一下,眉头微皱,问:“你不是刚做完眼皮手术?怎么能去?”皮定均摇了摇头,说:“闽南那边军事演习,我得过去,眼睛没大碍,不能光靠副司令。” 罗瑞卿放下手中的拐杖,看着他:“你啊,总是拿身体不当回事。”说完这句,语气也变得沉了些,他知道前线任务重,也知道皮定均这个人认定了的事,谁劝也没用。 皮定均低着头,像是有些犹豫,但抬眼时已经恢复了平时的神色:“我得对得起我这个司令的肩章。”罗瑞卿听完,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话题从部队训练到前线防御,还说到现在的形势,气氛不轻松,但每一句话都说得很实在,最后皮定均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时,又回头看了一眼屋里的罗瑞卿,他笑了一下,挥挥手没再说话。 7月7日早上,皮定均乘坐的米-8直升机从福州起飞前往漳州,抵达漳州后,他简单休整了一下,又登机飞往东山岛方向。 上午十点左右,飞机在飞行途中失联,当天傍晚,搜救队在灶山附近的山体上发现了残骸,机上十三人无一生还。 噩耗传到福州,罗瑞卿刚准备动身去北京参加朱德追悼会,一天之内,接连得知两位老战友的消息,他一整天没说话,晚饭也没吃,坐在轮椅上望着窗外。 7月13日,福州举行了皮定均的追悼会,罗瑞卿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但特地嘱咐郝治平送了花圈,那天,很多人站在烈士纪念堂前低头默哀,郝治平眼角含泪,轻声说:“他一直记着你。” 皮定均的部分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另一部分按夫人张烽的愿望葬于灶山之巅,那是飞机坠落的地方,也是他生命最后所至之地。 郝治平此后每年清明都会带着两束花去八宝山,一束献给丈夫,一束献给皮定均,她总说,那是罗瑞卿生前最信得过的人。 那束玫瑰花插在花瓶中时依旧鲜艳,像极了两位老兵在岁月尽头仍不变的情谊。 那个清晨,他们最后一次握手,说的不过是几句普通的话,谁也不知道那便是诀别,可正是那样一刻,将一段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深深刻在了历史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开国中将皮定均:从放牛娃到将军 人民网——罗瑞卿与皮定均的战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