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在武汉邮政局上班的秦先生,怕完不成销售目标,就花96元买了15版猴票,可谁也没想到,他当时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决定,最后竟让他的身价超过了1000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0年,武汉邮政局的秦先生接到一项任务,要完成15版“猴票”的销售,那年头工资不高,邮票却卖不动。 这15版猴票面值虽只有8分一张,总共也不过96元,但对一个每月工资才三十块钱的职工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邮局规定,卖不出去就得自己买下,眼看清点的日子临近,客户又突然反悔了,秦先生只能咬咬牙,把这96元掏了出来,把那一摞黑底红猴的邮票抱回了家。 他回到家时天已黑,桌上的煤油灯闪着微弱的光,他妻子知道后急了,质问他为啥拿家里辛苦攒下的钱去买这些没人要的“纸片”,他一声不吭,从怀里把那叠邮票拿出来放在桌角,说领导压得紧,没办法。 妻子摔了碗,把孩子抱进了屋,门咣当一声关上了,他在院子里坐了半宿,把那一叠邮票一张张包好,放进樟木箱的底层,用布盖住了。 这些邮票在家里成了不愿提起的存在,那一年家里日子过得紧,孩子的学费差点交不上,老两口也常常为了这件事拌嘴。 秦先生不抽烟不喝酒,最爱在下班后坐在窗边看看报纸,可自那之后,他连报纸也不翻了,整个人沉闷了许多,他从不提那些猴票,连邮市的消息也不关心,那15版邮票,就这么一躲就是十多年。 时间到了九十年代,街头巷尾开始流行起集邮,有人说猴票涨价了,单张都能卖几百块钱,邮局的几个老同事闲聊时提起,谁当年买了猴票,现在发了财。 秦先生听到这些,只是低头抿着茶水不作声,他回到家,翻出那个早已发黄的木箱,轻轻掀开最底下的布,那一叠整整齐齐的猴票还在,每一张都保存完好,边角也没翘,他看着那些熟悉的图案,一时说不出话来。 过了些日子,他托朋友去邮票市场打听行情,朋友回来告诉他,现在整版猴票的价格比几年前翻了几番,有人出高价收整版的,他心里开始打鼓,不知是喜是怕。 毕竟他从未想过,这些年一直藏着的纸片,会变成钱,后来他卖了两版,换来了大儿子的婚房,又卖了三版,给小儿子安了家,他一分钱没拿出来自己用,全让孩子们过上了稳当日子。 剩下的十版,他继续收着,有拍卖行来找他,出价上百万收购整版,他也没答应,他说这些票陪了他三十年,是老伙计,不急着换钱。 再后来,邮市起起伏伏,单张的价格有时候涨,有时候跌,但整版的行情一直不错,他也时常拿出来看看,一张张数,还是八十张一版,纹丝不动,他说,这是他一辈子最正确的一次花钱。 那些当年一起在邮局工作的同事,有的早就把任务票卖了,有的实在卖不掉也就撕了几张寄信,没剩下几版完整的。 听说他手里还攥着十版整的,有人后悔得直摇头,当年嫌黑猴子晦气,宁可倒贴也不愿留着,现在想补也补不回来了,秦先生还是不多说话,只是笑着摇头。 2017年,有人把猴票整版拍出了两百多万一版的价格,秦先生听到消息时正坐在阳台上晒太阳,他的孙子在旁边搭积木,他手里捧着一本老相册,里头夹着一张猴票的放大复印件。 他望着那只黑里透红的小猴,说不清是在回忆那年的决定,还是在想着这几十年的起落。 他常说,那年如果家里有点余钱,早买彩电了,谁还愿意囤猴票?他不是看准了,只是不想丢饭碗。 当初是怕赔了工作,没想到日子兜了一圈,把他赔进了福气里,再想那96块钱,不只是钱了,那是一份忍着过的日子,也是一场藏着运气的赌注,他赌赢了,靠的不是眼光,而是硬着头皮不认输的劲。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新闻网——邮局员工30年前被迫买96元猴票 如今至少值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