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警告称,西方统治时代“即将终结”,为对抗中国作为“世界第二超级大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警告称,西方统治时代“即将终结”,为对抗中国作为“世界第二超级大国”,西方国家应该齐心协力制定连贯的战略。

布莱尔出生在1953年5月6日的苏格兰爱丁堡,家里环境还算体面,父亲是律师和讲师,母亲出身普通。他小时候随家人去过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住几年,1958年才回英国定居杜伦市。从小他就对足球感兴趣,支持纽卡斯尔联队。1961到1966年上杜伦唱诗班学校,后来寄宿在爱丁堡费茨学院,那地方纪律严,他不太适应,常被老师说难管。1971年高中毕业后,他去伦敦度过间隔年,干摇滚音乐推广的活儿,在俱乐部分发传单。1972年进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法律,期间玩摇滚乐队“丑陋谣言”,当主唱,还试过单口喜剧。大学时他读过托洛茨基传记,短暂接触相关思想。1975年毕业,同年母亲因甲状腺癌去世。毕业后他当大律师,专攻劳工法和商业法,在事务所遇上未来妻子切丽·布斯。1976年获律师资格,1983年以工党身份选上塞奇菲尔德议员。1984年当影子财政部助理发言人,1988年进影子内阁任影子城市大臣。1992年任影子内政大臣,推动政策调整。

1994年工党领袖约翰·史密斯去世,布莱尔赢得党内选举,当上新领袖,推动工党向中间转型,提出“新工党”概念,1995年修改党章第四条款,强调民主社会主义。1997年大选他领工党大胜,当上首相,时年44岁,是工党首位三次获胜领导者。任期内推国内改革,如1998年通过苏格兰和威尔士法案,授予自治权,建立议会。引入最低工资标准,推动贝尔法斯特协议,促进北爱和平。2001和2005年继续赢得大选。但2003年支持美国入侵伊拉克,引发国内抗议和信任危机,事后没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批评不断。2007年他辞职,由戈登·布朗接任。布莱尔任期推动医疗和教育支出增加,但也引入市场化改革,引发争议。他是工党史上最长任首相,但伊拉克战争让他声誉受损。离职后他辞去议员席位,当中东特使到2015年。

2022年7月16日,布莱尔在迪奇雷基金会年度讲座上讲话,主题是“乌克兰之后,西方领导力现在有什么教训”。他指出西方政治和经济主导时代接近尾声,世界从单极转向双极或多极,中国作为第二大强国影响力巨大,许多变化围绕中国展开。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和中国崛起标志着全球格局转变,西方需联合制定一致战略回应。他建议增加军事预算,维持平衡,积极与新兴经济体建关系,避免边缘化。布莱尔强调忽略中国作用风险大,西方应通过科技投资和外交适应。他呼吁领导者合作,避免分裂,确保全球事务中保持声音。讲话中他提到中国领导层行为不一定理性,西方需“实力加接触”政策,对中国保持强大但也互动。演讲后引发讨论,有人同意西方需抱团,有人批评这是维持霸权意图。

布莱尔讲话细节显示,他认为乌克兰战争暴露西方弱点,通胀和能源危机加剧问题。西方民主国家生活水平停滞,公共服务吃力,需重塑治理项目,利用科技革命解决问题。他建议国防开支升到GDP2%以上,北约和欧盟加强协调。针对中国,他说不能靠理性假设政策,东方面临平等竞争。中国有盟友如俄罗斯,可能伊朗,西方需拉拢发展中国家。布莱尔强调生物科技和AI重要,西方应主导这些领域。讲话不是直接对抗中国,而是战略调整,保持西方影响力。媒体报道称这像警钟,提醒西方别自满。中国官媒回应说这是西方焦虑表现。整体看,布莱尔观点基于现实变化,但也反映他一贯亲美立场。

2025年研究所发布全球风险报告,焦点在冲突、贸易战、科技和极化。布莱尔强调AI时代政策议程,确保英国绿色科技前沿。研究所财务显示2023年收入增加,捐助者包括亿万富翁如拉里·埃里森。批评者指研究所推进意识形态,服务企业利益,如推广数字ID和健康记录数字化,与捐助者重合。但布莱尔称这是推动改革。研究所雇员超800人,覆盖40国,包括非洲、中东、东欧。布莱尔影响凯尔·斯塔默,推动工党向中间靠拢。离职后他获布什颁总统自由勋章,2022年获嘉德骑士勋章,但请愿反对超百万签名,指伊拉克角色。他未直接盈利,但批评称利益冲突,如顾问哈萨克斯坦政府。

布莱尔后期生涯争议不断,如中东特使期被指白洗哈萨克斯坦人权记录,研究所拿沙特钱继续合作。2023年芬兰前总理桑娜·马林加入研究所,当战略顾问。布莱尔2021年新政治家文章批评科尔宾让工党成抗议运动,建议彻底重建,向中间移,包括跨性别权利和气候议题。斯塔默领导被比作布莱尔式新工党。布莱尔2023年称斯塔默改革好,但早期说缺说服信息。研究所2025年AI系列出版,论证AI改造地方政府。整体看,他从首相转顾问,影响力全球,但声誉混杂,伊拉克阴影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