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7年11月,解放军给郏县的国军中将武庭麟送去劝降信,武庭麟下令将送信人杀掉

1947年11月,解放军给郏县的国军中将武庭麟送去劝降信,武庭麟下令将送信人杀掉。手下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郏县城外,解放军战士猫着腰在战壕里传递着一封劝降信,信封上沾着泥土和血迹。 这封信即将送进城里,交给那位让老百姓咬牙切齿的"五阎王",国民党整编第15师师长武庭麟。 武庭麟这人在豫西可谓臭名昭著,出生在河南伊川一个穷苦农家,早年投奔军阀刘镇华的镇嵩军,靠着心狠手辣一路爬到军长位置。 洛阳老百姓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武阎王",不是没道理的,当洛阳警备司令那会儿,他强征壮丁、敲诈商人,看谁不顺眼就当街枪毙,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有次清乡剿匪,他怀疑村民通匪,二话不说就把全村青壮年拉出来砍头。 不过,他打仗倒是有一套,1944年洛阳保卫战,他带着1.8万人硬扛5万日军21天,打死打伤2万鬼子,算是个抗日功臣,可这功劳遮不住他的暴行,老百姓提起他都恨得牙痒痒。 那年11月4日凌晨,郏县城外突然响起震天动地的爆炸声,解放军第四纵队第十旅旅长周希汉带着部队杀过来了。 这仗打得邪乎,武庭麟仗着城墙坚固,压根没把解放军放在眼里,他哪知道周希汉早摸清了城防布置,主力部队专挑东门这个软肋打。 等武庭麟发现上当,赶紧把西门守军调去增援,结果西门又被佯攻部队捅了个窟窿,天亮时分,城里就剩西北角那座高寺还在国民党军手里。 眼看要被包围,武庭麟的亲信副师长杨天民先当了俘虏,解放军让杨天民写了封劝降信,派个小战士送去高寺。 按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自古规矩,可武庭麟接过信扫了两眼,嘴角一撇就下令:"把这送信的给我毙了!" 手下参谋赶紧劝:"师座,这不合规矩啊......"话没说完就被武庭麟瞪了回去:"少跟老子扯这些!在这儿老子说了算!"枪声一响,那个不知名的小战士倒在了血泊里。 这一枪可把解放军彻底惹毛了,周希汉接到消息时,正啃着高粱饼子研究地图,闻言把饼子往地上一摔:"给脸不要脸!" 侦察兵报告李铁军的援军离郏县只剩30里,时间紧迫,周希汉一咬牙:"打!打到阎王殿也得把这帮龟 孙收拾了!" 战士们听说送信的同志被害,眼都红了,爆破组顶着枪林弹雨往高寺墙根塞炸药包,有个战士胳膊被打穿还死死攥着导火索。 高寺里,武庭麟还在做困兽之斗,他打仗确实有两下子,当年在洛阳就是用这招对付日本人,可这回不灵了,下午三点多,随着一声巨响,高寺西南角的围墙轰然倒塌。 浓烟里冲进来的解放军战士看见满地狼藉,打烂的机枪、撕碎的军旗,还有缩在供桌底下满脸黑灰的武庭麟。 这位"五阎王"被拖出来时还在狡辩:"杀信使是战况紧急......"话没说完就被按着头押走了。 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解放军用300人伤亡的代价,干掉500多敌军,活捉3700多人,连师长带两个副师长一锅端。 消息传开,豫西老百姓放鞭炮庆祝,有人甚至跑到战俘营外头骂街。 武庭麟的好日子到头了,1952年在洛阳公审时,法庭外挤满了要找他算账的苦主。 当年被他害得家破人亡的老农指着鼻子骂,被他勒索破产的商人当庭控诉,枪响之后,没人给他收尸,野狗把这位"五阎王"啃得只剩一副白骨。 说来讽刺,武庭麟这辈子最风光的是打日本鬼子,最遭恨的却是祸害自己同胞,他总说"乱世用重典",可他那套残暴手段到头来害人害己。 郏县这一仗,他要是按规矩善待劝降使者,说不定还能留点体面,偏偏要逞凶斗狠,结果把最后那点人心都打没了。 现在郏县烈士陵园里躺着141位解放这座城的英烈,那个无名送信小战士的衣冠冢也在其中。 而武庭麟的故事,成了豫西老辈人教育后生的反面教材,当官不为民做主,再硬的枪杆子也撑不住。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2019年10月特稿《郏县战役:民心战场上的决胜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