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黄梓贤 迫于全球对加沙饥荒的谴责,以色列于3月10日调整援助政策。以国防军(IDF)宣布在代尔巴拉、加沙城及马瓦西营地周边实施每日10小时(10:00-20:00)的“局部战术暂停”——包括暂停轰炸和交火——以方便援助物资的分发,并声称此决定"经与联合国协调",但其他地区军事行动仍继续。同日,以色列联合约旦、阿联酋启动空投,首日投放25吨物资(约两卡车),并开辟早6点至晚11点运作的"人道主义走廊"运输边境滞留物资。 但这些行动依旧难掩人道灾难:截至3月9日,加沙已有127人饿死(含85名儿童)。加沙卫生部长穆尼尔·阿尔·巴什疾呼:"每次拖延带来葬礼!伤员呼救、孩童断粮,婴儿在母亲怀中死亡!"他要求紧急开放医疗通道并提供奶粉、抗生素。 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数据显示,加沙月需6.2万吨食品,但过去两月仅获2.2万吨(需量的1/6)。 空投遭到多重质疑。首先是效率低下:以军周日空投7托盘的面粉、糖和罐头,周一增投20托盘,但单次空投11吨仅抵1卡车运力;其次是分发困境:联合国发言人奥尔加·切列夫科指"空投难达最需人群",居民萨拉赫称投放点偏远致"老弱无法获取";最后是安全风险:坠落托盘砸伤至少11名巴勒斯坦人。 陆路运输被指为破局关键。虽然埃及红新月会3月10日经凯雷姆沙洛姆口岸运送了百辆卡车约1200吨食品,但战前日均500车的规模无法达到。援助机构指责以军曾连续11周封锁加沙(3.2-5.21),且军事行动阻碍物资配送。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指控"哈马斯抢劫援助"且"联合国放任边境积压",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主任菲利普·拉扎里尼驳斥:"以军未供安全通道致物资滞留!空投是转移视线的烟雾弹!"他强调:"陆运更高效安全、更经济且更有尊严!唯政治意愿可解人为饥荒!" 约旦、阿联酋亦声明空投不能替代陆运。 尽管部分民众对援助的增加报以谨慎期待——店主塔默尔·阿尔·布拉伊称"人们为食品到来高兴",期望这是"结束焚毁一切的战争开端"——但现实依旧残酷。马瓦西沿海区因数十万难民涌入,已成"帐篷海洋",WFP最新评估显示当地近1/3人口曾连日断粮。 联合国紧急协调员汤姆·弗莱彻警告:"当前努力不足!减少饥荒仍然需要海量援助。"3月11日加沙分发200车物资,260车待配送,数百车仍滞留边境。战火阴影下,加沙生存之战任重道远。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