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上,特朗最终发布了对印度的对等关税——25%。这个数字可以说远远超出了外界的预判,和美国最早谈判的印度,没想到“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特朗普在发文中对印度几乎“怒不可遏”。美印经贸谈判的破局,可以说是“特朗普谈判术”败给了“莫迪谈判术”。
特朗普在这篇文章当中,重点提到了三方面他对印度的不满: 第1,印度的关税高得惊人,居于世界前列; 第2,印度有最严苛、最令人生厌的非货币贸易壁垒; 第3,印度大量采购军事军备和石油,支持了其在乌克兰的战争。
可以看出,这些指责都是印度的“老大难”问题。这么看来,几个月的谈判几乎一个都没有突破。这恐怕就体现出了“莫迪谈判术”的精髓。那就是一开始做出千百般承诺,诚意做足,但到临门一脚之时却突然反悔,不愿做出任何让步和妥协。莫迪和特朗普似乎都认为,“我的东西是我的,你的东西也是我的”。这两个人碰到一起,必然会产生这样一个结果。
实际上,在主要国家当中,印度是最早和美国开启贸易谈判的国家。还记得万斯4月访问印度时,莫迪亲自接待并给予其最高礼遇,让人觉得贸易协议几乎就要达成。但实际上,无论是农产品和乳制品,还是非关税壁垒,莫迪一个也不想放弃。莫迪本质上是在“用时间换空间”,希望通过“耗”的方式换取特朗普回心转意。
这种策略,其实印度在过去参加RCEP谈判的时候也用过。当时中日韩和东盟等国家一致通过了RCEP协议,没想到印度最后“反水”退出,理由也是保护本国的农业。因此,特朗普和他的贸易官员恐怕还是对印度的研究不够,或对莫迪过于乐观了。印度这个高度保护主义的大门,不是这么轻易就能撬开的。
评论列表